短暂的生命 闪光的青春——记董俊松烈士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23-05-29浏览次数:33

王道义 刘福伦



董俊松同志是四川省垫江县新民乡人,19497月从南京中央大学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编入云南支队。进军云南途中在一大队部担任前站工作,1950312日被分配到江川县工作,任台桥区征粮工作队第一分队长,同年528日在与叛军搏斗中英勇牺牲。

董俊松同志生于1925年,自幼勤奋好学,不畏艰难,富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初中毕业后,为了开阔视野,寻求新知,离家到重庆考入私立载英高中。1945 年秋高中毕业,考入中央大学法律系。

董俊松进中大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人民渴望和平幸福,希望国家强盛。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奉行反共政策,调兵遣将,进攻我解放区,妄图消灭共产党,内战危机迫在眉睫。在此形势之下,19461月,正当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际,震撼全国的重庆“1•25”学生运动爆发了。董俊松参加了游行,他带头高喊:“政治协商会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反对内战,实行民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8月。中央大学由重庆迁到南京。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挑起了大规模的反革命内战。董俊松亲眼看到美军在华的暴行和国民党政府出卖国家利益,丧失民族尊严的奴颜婢膝。他坚定地选择了革命的道路。12月底,北京发生“沈崇事件”,董俊松义愤填膺,在班上大声疾呼,号召和组织同学们上街游行示成。游行时他奋不顾身,高喊:“美帝国主义液出中国去!”表现了一个热血青年的革命气慨。

1947年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爆发了震动蒋家王朝及其主子美帝国主义的“5•20”学生运动。爱国青年学生不畏强暴,不怕迫害,响亮地喊出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政治口号。声势浩大的学生游行队伍冲击了教育部、行政院、国民大会堂及国民政府。国民党当局出动南京全部警宪,用棍棒、水龙、马队镇压赤手空拳的学生。在中大的游行队伍中,董俊松昂首挺胸拾着布标,走在队伍的前列。一路上,他带领大家和警察宪兵厮打拼搏,冲过珠江路口的水龙墙,又突破国府路口的棍棒阵,最后,游行队伍被军警的马队阻拦在国民大会堂前,同学们手挽手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和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下午2时,大雨倾盆而下,同学们仍屹立街心,任免雨淋,毫不动摇,董俊松始终与其他同学起坚持斗争, 站在游行队伍的前头。

1948年,在“5•20”运动一周年的时候,南京各学校举行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大中学生在中大草坪举行纪念晚会的时候,遇到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捣乱,学生们英勇地和敌人开展斗争。随后又发生了“反美扶日”、“反对伪国大召开”、“营救被捕同学”等一系列学生运动。在这些运动中,董俊松都一直走在前头。后来,中大学生领导人朱成学、李飞、华彬清被捕,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地下党组织决定将一部分地下党员转移到江北去。经同学推选,由董俊松担任中大学生会的领导工作。董俊松毫不考虑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毅然承担了这一工作。

1949年初,解放大军兵临长江,南京政府大溃逃中大南迁之声日烈。广大师生情绪波动,上级党组织指示成立应变会,领导反迁校斗争,公推德高望重、思想进步、长期与我党合作的梁希教授担任应变会主席,全面负责校务,领导护校运动。董俊松为学生应变会组织的负责人,领导同学护校,同反动派作斗争。

4月1日李宗仁派代表团去北京谈判,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在南京爆发了“四•一”运动。3月29日,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在中大草坪举行大会,决定4月1日组织争生存、争真和平的示威游行,公推董俊松为游行总指挥。4月1日上午游行返校后,突然传来政治大学同学被歹徒毒打,政大汽车司机陈祝三当场被打死的消息,群情激愤,同学们不约而同高呼“严惩罪魁祸首”、“血债要用血来还!”。党组织根据上级的部署,为避免无谓的流血牺牲,提出暂停行动。可是被反动派激怒的同学无法阻止,由董俊松率领的学生队伍,一直冲进总统府,强烈要求“严惩罪魁祸首”。学生代表正在交涉,大批收容军官乘车赶到,一跳下车就挥舞棍棒,向游行请愿的学生们劈头乱打。结果200多同学负伤,其中81位重伤,程履绎、成贻宾两同学被活活打死,董俊松也被打伤。这就是南京解放前夕的“4•1”事件。面对血腥镇压,同学们毫不畏惧,一直坚持斗争到傍晚。最后董俊松代表大家发表声明,对南京政府提出警告:“今天天色已晚,我们回校了。同学们认为平静了吗?不!更大的风暴还在后头。血债要用血来还,你们彻底垮台的日子不远了。”“4•1”事件后20多天,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4•1”运动在中国青运史上增添了光辉的页,董俊松无私无畏坚持斗争的形象至今仍留在人们心中。

南京解放,当时董俊松正好大学毕业,他毅然报告参加了西南服务团,投入解放大西南的进军。

在西南服务团,董俊松如饥似渴地学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行军途中,他和几个同志一道负责一大队的前站工作,每天午夜起床,吃点冷饭,挑起大锅匆匆出发,到达宿营地点,忙着背柴买米买菜,寻找稻草为队伍准备睡处,至于他们自己,往往是在牛棚马厩里过夜。一路上,他吃大苦,耐大劳,被同志们誉为“不怕死的硬汉”。

1950 年3月,部队到达云南,董俊松被分配到江川县工作。在部署以征粮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县各界代表会议上,董俊松代表南下干部发言,他表示:“要虚心向本地同志学习,坚持执行团结第一的方针,服从革命需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广泛发动群众,依靠贫雇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证征粮任务按时完成。同时还要不断改造思想,锻炼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会后,他背上背包,来到任务重、情况复杂的台桥区渔村乡。

董俊松3月18日到达渔村。他身着军装,脚穿草鞋,走东家,串西家,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浅显的革命道理,启发贫雇农的阶级觉悟,宣传党的征粮政策。董俊松密切联系群众,老贫农张运会、杨本堂等至今回忆起他来,还无限感慨,他们说:“老董同志不嫌穷,不怕脏,几次到我们家,和我们谈心,使我们懂得不少革命道理,我们也积极做起串联团结贫雇农的工作。董俊松更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把在学运中、在西南服务团行军中许多有用的宣传鼓励方式,运用到发动农民的工作中。董俊松任分队长时,他作风艰苦踏实,对己严对人热情,能团结同志一道进行工作。他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事就和大家商量,经常和队员共同分析情况,总结经验,表扬先进,鼓励后进,同志们都敬佩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使全分队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由于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仅用30天时间,就完成粮食入库50多万斤,两次在区召开的会议上交流经验,受到征粮中队和区领导的表扬。

然而,一小撮反动的地方恶霸预感末日来临,不甘心失败,作垂死挣扎,4月23日,以大恶霸、大地方金绍云为首的一小撮反动分子,在当时华宁县维宁区(现江川县伏家营区和大庄区),发动反革命武装暴乱,打出“人民反共自卫军”的反革命旗号,纠集惯匪、地痞流氓裹胁受蒙蔽的群众千余人攻打我区乡政府,杀害征粮干部。5月12日金匪向江川县台桥区(与维宁区仅有一条干河为界)的赵官乡和前卫乡袭击,由于赵官乡民兵队长叛变,征粮队寡不敌众,队长牛文然等五位同志壮烈牺牲。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将台桥区的征粮干部连夜撤回,董俊松同志也奉命随队回到县城。

次日县委确定以攻为守,主动出击敌人,以保卫新政权,重新组织了60多人的武装工作队,开赴台桥区,发动群众,坚守阵地。董俊松坚决要求参加这支武装队伍,并率领分队返回渔村。5月14日,奉命剿匪的暂编13军34团(起义部队)进驻台桥区,团部和一营驻扎渔村。在县委副书记兼剿匪委员会委员黄河清指导下,董俊松带领小分队,组织群众,筹集粮草,供应部队。为了搞好军民关系,鼓舞士气,他组织召开军民联欢大会。他日夜操劳,想方设法为部队筹集粮秣。当时群众碾米方法十分落后,他赶到双桥营村设法安装碾米机,没有汽油,只得用木炭生煤气来发动。他为了带领群众联防,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5月28日,董俊松带领队员小高去双桥营村察看碾米进展情况,继续做发动群众的工作。忙了一天,傍晚返回渔村,不知道34团已经叛变。刚进村,碰上一群叛匪,猝不及防,在搏斗中被叛匪扭住。董、高两同志义愤填膺,怒斥叛匪,叛匪恼差成怒,无计可施,在一块场地上将董、高二人枪杀。临刑前,董俊松大义凛然,高喊革命口号,与乡亲们告别,时年仅25岁。第二天,叛匪刚逃离,乡亲们就找来好的棺木,将董、高两位烈士遗体收殓好。后江川县人民政府将两烈士灵柩安葬于江城,又和其他烈士一起,移葬于大街龙潭烈士陵园,至今为人民瞻仰和崇敬。

董俊松同志在江川工作仅77天,但他那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红心,却象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在江川这块土地的上空!


《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简讯》第4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