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工之梦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9-12-11浏览次数:38

自动化学院77级 李世汉


我父亲是南京长江大桥的一名建桥工人。我小时候,常常听到大人们谈论有关建桥的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设计方案,是由南京工学院设计的。那时,南京工学院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神秘得像童话世界。到南京工学院去读书,这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

1969年,我初中毕业了。次年,我被分配到远离市区的乡镇邮局当了一名乡村邮递员。当时,我既为自己没有上山下乡感到庆幸,也为自己早早地被中断了学业而感到悲哀。童年的梦想,像断线的风筝,随风而逝,不知所踪。

乡村邮递员的工作非常地辛苦。跋山涉水、风雪交加、日晒雨淋,艰苦的室外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对于十六岁的我,真的过于沉重。尤其是雨雪天气,我不得不吃力地推着自行车,东踅西倒地行走于泥泞的乡间小路,连人带车翻滚到农田里的事,时有发生。

记得我独自开始送信不久,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老职工们早已完成任务,各自回家休息了。而我这个新手,还在乡下冒雨送信。在返回途中,经过一条大河的堤埂时,天黑路滑,一不留神,连人带车顺着斜坡从十几米高的堤埂上冲入河边。当时人都晕了。待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和自行车都已泡在河边的水中。举目四望,空旷无人。我挣扎着将自行车拖上堤埂,因自行车的辐条断了两根,已不能再骑了,只好艰难地推着车子,慢慢地向邮局走去。平时骑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的路程,那晚,我用了三个多小时。回到邮局,已是晚上11点多钟。全身泥水湿透,饥寒交加。那年,我刚满17岁。

小镇远离城市。每当夜幕降临,全镇一片寂静,毫无生气。工作之余,我也无处可去,大部分时间,只有独自呆在宿舍里,反复翻看着当天的报纸,以此消磨时间。正是人生求知最旺的时期,而我却只能白白地浪费时光。

19781月入南工时照片


我不甘心这样沉沦下去,很想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可是当时既无老师指导,也没有学习的课本。我就一头迷路的羔羊,漫无目的到处流浪。不知道学什么,应该如何学。

1973年,听说有选拔年青人上中专和大学的机会,我着实地兴奋了一番。特意利用自己的休息日,兴冲冲地赶到主管部门报名,希望能有参于竞争选拔上学的机会。得知我的来意后,负责人很客气地对我说,上不上学,不是我应该考虑的事,这是由领导决定的。年青人不要好高骛远,我的任务是把信送好就行了。听了这话,我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童年的梦想,再一次随风飘荡,留下的只有叹息和苦笑。

1974年,江苏广播电台开办了初级英语电台讲座。尽管学英语与乡邮员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但我还是非常认真地从ABC开始,跟着电台学了起来。当时,我的许多同事和朋友对我的这一举动都感到不可理解。可谁也没想到,几年后,我通过电台学到的英语知识给我的大学生涯带来了极大的帮助。这是后话了。

江苏广播电台为了直接了解听众的学习状况,有一段时间在教师进修学院,每星期三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举办一次英语辅导课。为了能得到老师们短暂的面授机会,每到这一天,我在乡下送完信后,都会不顾工作的疲劳,乘坐长途汽车,急匆匆地赶到城里来听课。但下了课后,开往乡镇邮局的公交汽车都没有了,此事使我非常为难。幸亏我得到了邮局教育科的支持,特许我在位于新街口的邮局大楼内住宿一晚。这里的所谓住宿,就是在邮局大楼内三楼走廊上,以书包当枕头,和衣睡一晚上。次日拂晓,我必须到汉府街赶早班车去乡镇邮局上班。尽管条件简陋,我还是非常地感谢有关领导对我的支持。

七十年代初期,市邮局常常借南工大礼堂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这使我这个乡邮员也有机会零距离一睹南工的芳容。记得我第一次到南工来参加职工大会时,走进校园,真是激动不已。原来这就是我多年心弛神往,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沿着校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看着,大礼堂、图书馆、教学楼、运动场,这一切在我眼里,是那样亲切,那样高深,又是那样漠然。这里是莘莘学子的圣殿,更是我童年梦想的童话世界。如今她近在咫尺,可又远在天涯。童年的梦想,像一片彩霞,可望而不可及。我为自己求学无门而深感惆怅。

南工学习期间,参观栖霞山炼油厂时留影


1977年初,我被调到邮局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我很庆幸自己能到工厂上班,这使我有了接触技术工作的机会。初到工厂,很多工作技能我都要从头学起。为了适应工作需要,业余时间,我开始自学《车床维修》、《钳工技术》等书籍。尽管这些学习并不能圆我的南工之梦,但我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那时,我常常想,要是能有机会到大学深造一下,学一些专业的科技知识,该有多好啊!然而,这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的梦想罢了。

197710月,报纸上报导了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通知。听到这一消息,我如同久旱逢甘霖,欣喜若狂。虽然我知道自己只是初中毕业,但我一直在坚持自学文化技术知识。现在既然机会来了,何不一博呢?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高考。然而,究竟是报考文科还是工科,我一时有些犹豫不决。最终,还是童年的梦想,促使我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工科,第一志愿当仁不让地填上了南京工学院。事后回想起来,自觉过于孟浪,有些冒进了。不过,既然是自己的决定,就是失败了,我也会坦然相对,怨不得别人的。

那时准备高考,对我来说,真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既缺乏教材,也缺乏时间。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没有正规的教课书。现在工作都七年了,手边除了几本技术书籍和文学书籍外,别无它物。幸好我家邻居的孩子正在学校读高中,我从他那儿借来几本残缺不全的初、高中课本,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在工厂上班,制度很严。工作期间是不允许,也没有时间去看中学课本的,我只能下班后去学习。那些日子,每天都要学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睡觉,早上六点多钟就得起床准备上班了。好在跟父母住在一起,生活上不用太操心。

这种紧张甚至有些自虐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高考开始。通过初考和统考两轮考试,1978年年初,我又接到了体检通知。在经过一段焦虑的等待之后,我终于接到了南京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童年的梦想,一朝得以实现,那种激动和幸福之感,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全班毕业照,二排左一为作者


多少年后,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情形。那一刻,我似乎喝了酒一样,早已有些不能自持。尽管我一再提醒自己要沉稳,但激动的泪水还是不争气地布满了眼眶。想到自己为求学遭受的讥讽、想到自己被他人任意摆弄的人生、想到在狂风暴雨中,我扛着百十斤重的自行车和邮件,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时的无奈、想到有时不得不在傍晚时分,独自穿过坟场,去给村民们送信时的恐惧,我不禁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这些,都将成为昨天的故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挫折,童年以来的追求,两个月来的艰辛和压力,如今都在这张录取通知书中得到了彻底回报和释放。感谢南京工学院对我的眷顾!

82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轻工部某科研所工作。1984年,我主持完成了一项单板机控制垂熔炉科研项目。南京市科委在南京钨钼材料厂对这一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南京工学院的吴介一教授,也是我在南工学习时的授课老师,作为技术鉴定专家组负责人,正在观看我的现场演示。照片中,正在操纵设备的是我,我身后右手边站立者为吴介一教授。

84年科研项目技术鉴定现场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弹指间,恢复高考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我离开南工也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从事技术工作。昔日的一名乡村邮递员,最终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南工的培育之恩,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李世汉  8177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