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程教育的开拓者罗荣安教授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4-04浏览次数:941

程宝蕖 邓宗彦

说明:C:\Users\HP\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143095071\QQ\WinTemp\RichOle\I(@AW`)%T)FE95DZP6975GT.png

  

罗荣安(19001965),中国航空工程教育的开拓者。祖籍广东博罗,1900312日出生于上海。先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继而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入北平清华学校学习,1918年由清华学校保送至美深造。先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科,毕业后继续留在该校研究院研读航空工程。1923年获硕士学位。之后,曾在美国Aeromarine航空公司,Wright AeronauticaI CorporationCurtis Airplane Motor等公司任职,主要担任飞机机体结构和起落架设计及应力分析等工作。由于罗师敬业精神强,科技水平高,故在工作中几经他签名的应力分析计算书,均获美国商务部主管审核单位无条件通过。由此可见罗师在当时美国航空界的重要地位。

1934年,我国国防实力极其薄弱,尤其需要发展航空工业。罗家伦校长有鉴于此,乃重金聘请罗荣安教授回国,授教于国立中央大学,主办“自动化工程研究班”。罗师在祖国需要的感召下,在罗家伦校长的盛情聘请下、毅然离开美国,回到了离别多年的祖国怀抱,19352月,应聘到国立中央大学任教。他在进入中央大学后的第—件事,就是创办“自动化工程研究班”(后改名为“机械特别研究班”)。亲自担任班主任,筹建实验室、撰写教材,招收有志青年入班学习。第二件事,便是同时筹建我国第一个航空工程系,为培养高质量的航空工业建设人才,罗师多方操劳,不遗余力、拟定教学方案,编写课程教材,延聘名师,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精干的教授队伍、如:从英国归来、学业有成的张创、李登科任航空发动机学教授;自美回国的伍荣林、柏实义和黄玉珊等任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教授;此外,还有自法国回来的李寿同教授等。这就使得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硕彦云集,人才荟萃,名扬一时。

罗师除担任航空工程系系主任外、还亲自为学生讲授飞机结构、飞机设计、航空仪表和航空发展史等课程。罗师见多识广,造诣良深,所讲课程,不仅概念清楚,而且内容丰富、新颖,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美国航空业的先进水平。在授课方法上亦有特色:语言幽默,深入浅出,富有哲理,循循善诱,亦庄亦谐。广大学子沐浴教泽,如沐春风,倍感亲切。

罗师对学生的培育和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学生从入学学习直到毕业,总是谆谆教诲、解惑、释疑。即使在毕业以后,仍寄以期望和关注。例如,罗师经常在毕业生工作单位考察访问,与同学重聚一堂,嘘寒问暖,畅谈工作情况与问题。他每到一个工厂,总要探精察微,诸如:工厂设备、电压、马力等有关数据一一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结合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指出其相关的技术发展问题及其改进方向。罗师的教学实践与洞察能力,不仅使学生受益,而且惠及厂方。贤哉,罗师也!

193777日,抗日战争爆发,中大西迁,航空工程系在罗师亲自策划下,全部随校到达重庆沙坪坝,继续营造学习与研究环境,开展教学,不使学生学业有所荒废。

名师出高足,沃土育奇葩。在罗师的直接教诲下,在中大学风的熏陶下,航空工程系、“机械特别研究班”英才辈出,声誉日隆。从这里学习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实干精神强,作风好,贡献大,成绩突出,其中有七人先后荣获院士称号。如:李耀滋(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柏实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航空工程系系主任)、陆元九(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航空工业部总工程师)、冯元桢(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沈申甫(美国国家工程院、华盛顿科学院、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陆孝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飞机设计师)、林同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专家)等都是航空工程系、“机械特别研究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其他如徐舜寿(新中国策一架自行设计的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总设计师)、张阿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以及许多从事航空、航天、汽车、能源、机械制造领域里的专家、学者,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熠熠生辉,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3年,罗师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已后继有人,乃辞去系主任之职,应聘于中国航空公司。1949年去台湾,继续任中国航空公司机航组副主任、顾问和台湾地区教育部科学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8月任台湾地区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19569月任职于台湾地区教育部,兼任科学馆馆长。罗师之忠于事,精于业,敏于行、有口旨碑。科学馆能有今日之规模与辉煌,皆罗师晚年心血所铸成。

罗师晚年仍致力于发动台湾地区成立科学研习会,创办与发行《科学研习》月刊,发展科学技术,培植科学人才,可谓是竭尽心力,止于至善!

罗师秉性耿介,刚直不阿,待人宽,律己严,与朋友交,真诚坦率,侃侃而谈,妙趣横生,因而受到学生爱戴和世人赞誉。

罗师体质素健,除杯中物外,别无他嗜,1964年冬,初觉右下肋部疼痛,项部肿痛,当时罗师不甚经意,仍照常授课办公。19652月,罗师住入台湾大学附设医院,诊断为肺癌,经照射钴60及打针等治疗无效,延至413日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中央大学校友文选编纂委员会编:《南雍骊珠 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月,第495-498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