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农业教育和棉花育种的开拓者过探先教授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4-02浏览次数:603

章楷


过探先教授(1886—1929),我国近代农业教育和棉花育种的开拓者。江苏无锡人,1886(清光绪十二年)出生。早年丧父,由母抚养,天资聪颖,学习刻苦。九岁学完五经,十三岁焕然成章,二十二岁入上海中等商业学校,后改入苏州英文专修馆,再转至南洋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先入威斯康星大学,后转入康奈尔大学,专习农学,1915年获硕士学位回国,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1921年任东南大学教授兼农艺系系主任、农科副主任、推广部主任,1928年起,身兼江苏省农民银行总经理、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农矿部设计委员、国府禁烟会委员、江苏农矿所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社理事、中华农学会干事等职。年仅四十,鬓发斑白,积劳成疾,医治无效,1929323日溘然辞世,享年仅四十三岁。

逊清末年,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国人逐步认识到,单靠“坚船利炮”,兴办军事工业,难以复兴自强,必须全面看待西方近代文明与科技教育,过探先在梁启超先生“商之本在工,工之本在农,非振兴农务则始基不立”之思想影响下,出国专攻农学,学成回国后,立志毕生奉献于农业教育事业。

1915年起,他出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五年,锐意改革,平易近人,团结师生,发扬民主,尊重人才,既无官僚习气,又无宗派意识,纪律严明,公正不阿,学风、校风良好。当年该校办学成绩,经教育部考核认定,列为全国农校之模范,遐迩闻名。

1921年东南大学农科成立,先生被聘为农科教授兼农艺系系主任,后又兼农科副主任,1924年再兼推广部主任,精心授课,实行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对东南大学农科之发展,贡献良多。

1925年过探先应金陵大学农林科之聘,任农林科主任,任职四年,金陵大学农科的教学、科研、推广事业均有很大发展,为我国农业科技界培养出众多著名的学者和专家,使金陵大学农科成为海内外久负盛名的高等农业院校。1927年国民党进军南京时,过探先教授一度担任金大校务委员会主席,维持学校正常秩序。

过探先教授在短短十几年间为我国早期的高等农业教育,在引进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农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近代农业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过探先教授在担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期间,与新回国的林科主任陈嵘一致认为,林科师生为进行科研实习的需要,应有大面积的林场,他不辞辛苦,风尘仆仆,对南京周围无林荒山进行调查了解,终于在江浦境内觅得较为理想之老山。但由于学校财力不足,想到由全省教育经费中抽出百分之一,作为联合开办林场之经费,既可把林场办起来,又能增值教育经费,一举两得。此事得到江苏省长公署教育科科长卢殿虎的赞同支持,即告定案,1916年终于诞生了“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建立管理机构,推定卢殿虎为总理,过探先、钟福庆为协理,陈嵘为技务主任。第一林场,即今日之国营老山林场,当年先设三区,后因工作需要,又增设一区,共为四区,每区面积约五万亩,设置技术员一人、林业工人十至二十人。每逢造林季节除了雇佣短工外,林科师生一律停课上山,参加造林育苗工作,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取得良好效果。

1919年,过探先教授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主持棉产改良工作。他考虑到我国新兴的纺织工业需要优质原棉,而广大人民更需要衣被,要求辞去农校校长职务,虽然全校师生再三恳切挽留,也未能改变他的意志。他对师生们说:“我们常说,要改良中国的农业,非实在去做是不能收效的,我现在决定去做了,你们何必留我呢?长久住在这物质优美的环境中,恐将使我一无作为了。”他毅然离开农校,到南京洪武门外,选地建立棉场,使自己处在艰苦创业的位置,引进新棉种,精心观察,谨慎选择,改良小白花棉和后来以他的姓氏命名的“过氏棉”。为发展我国新兴的棉纺织业,解决人民衣被不再依靠洋布,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以他自己的贡献,有力地说服上海纺织工业界给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农科提供科研经费,既推动了我国棉花品种改良事业,也促进了东大和金大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过探先教授先后发表过《改良推广全国的棉作计划》、《爱字棉纯化育种报告》、《中国农业问题》等论文二十余篇。

过探先教授早在美国留学期间,就与任鸿隽、胡适、茅以升、邹秉文等共同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并编辑发行第一个近代学术刊物《科学》月刊。回国后,中国科学社由于当时会员很少,经费短缺,他就在三牌楼自己住宅中划出一间作为科学社的办公室,经过他初期的惨淡经营,后来中国科学社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学术团体。

19171月过探先教授又与王舜臣、陈嵘、陆水范以及梁希、邹秉文、许璇、孙恩麟等人共同发起组织成立我国第一个农业学术团体——中华农学会。中华农学会初创时期,他利用他的社会地位,不辞辛苦,在军阀混战社会动乱中,千方百计,设法维护和发展会员,开展学术活动,并为中华农学会创办《中华农学会报》,亲自写稿,使《中华农学会报》成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农业期刊之一。

过探先在创办学术团体、促进学术交流、主办学术期刊、繁荣我国近代的学术研究方面功不可没。他短暂的一生中,仅仅工作了十四个年头,却对我国近代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开拓性地发展林业和植棉事业,更给后人留下极为有益的启示。

过探先教授的逝世,使中国教育界十分震惊和惋惜,全国十二个团体和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蔡元培先生亲笔写了挽辞:

每每原田,以农立国。画而不进,遂荒其殖。先生念之,奋起致力。造林植棉,科学组织。远近闻风,从者如鲫。一病(注:蔡元培原文为一病歼,《南雍骊珠》引用时误用作一身病歼),鹏搏折翼。威仪俨然,披图太息。探先先生遗像,蔡元培敬赞。

过探先教授归道山业已八十载,其为发展我国近代农业与农业教育奠基之功必将与世长存,万古流芳。




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中央大学校友文选编纂委员会编:《南雍骊珠 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再续,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330—334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