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执中
胡明复先生(1891—1927),名达,字明复,后以字行,江苏无锡人。1891年5月20日生于一仕儒之家,兄弟姊妹九人,他排行第三,乃父曾创办新学,出资建造图书馆,为当地一知名绅士。
胡明复先生于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次年升入该校中学,以后进了上海商业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高等商业学校,在校三年,成绩名列前茅。1909年其兄敦复、姊杉复考取江苏省官费留美生,从而促使胡明复先生暗下决心,日夜苦读,力争参加次年的留美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1910年他考取了官费留美生,遂于该年秋季进人美国康奈尔大学文学院,1914年毕业。由于他喜爱数学,乃于同年秋季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数学,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在数学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1917年底他回到上海,任教于大同大学,又于1921年应国立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之邀,到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授。1927年6月为奔婶母之丧回无锡,是日晚6时许不幸溺水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一
胡明复先生的主要数学工作体现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该论文题为“具有边界条件的线性积分-微分方程”。他的这项工作是对伏尔泰拉、希尔伯特等人早期工作的继续与推广,他将第一类、第二类积分方程推广到微分的形式,使积分方程变成了积分-微分方程,从而给出了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还讨论了解的许多性质,获得了一组较好的结果,致使希尔伯特积极倡导的“极限过程”方法之应用范围大为扩展。
该论文于1917年通过,并于是年年末送往美国数学会,当时主持美国数学会的著名数学家伯克霍夫与摩尔都对他的工作非常赏识,该文于1918年载于《美国数学会刊》第十九卷第四期。这是一篇长达四十余页的文章,是我国学者首次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的论著。
除从事数学研究外,胡明复先生对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在1916年曾发表《科学方法论I、Ⅱ》,介绍H·庞加莱的科学美学思想及E·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他自己也在《几率论》、《误差论》等一系列论文中探讨过科学哲学问题,并且提出了科学理论只具有或然性,乃是统计规律等一系列观点。
二
在美国生活的日子里,胡明复先生与许多中国留学生一样,抱有科学救国的理想,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他曾于1912年11月在康奈尔大学与中国留学生发起成立“中国学生政治研究会”,进行过有关租税制度的研究。
1914年他与赵元任、任鸿隽、周仁、秉志、杨杏佛等人讨论世界风云和中国形势,决定组织“科学社”,并办一个名为《科学》的杂志,众人推他与任鸿隽、杨杏佛三人起草招股章程,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
同年的暑期中他与几位发起人夜以继日地为即将创刊的《科学》杂志撰写稿件,他个人为该刊的前三期撰写了十篇文章,其中有《万有引力之定律》、《算学于科学中之地位》、《近世科学的宇宙观》等文,此外,他还负责审稿和编辑工作。
经过他们的努力,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综合性的现代科学杂志——《科学》于1915年与国人见面了。嗣后,胡明复等人又将“科学社”更名为“中国科学社”,其宗旨为联络同志,研究学术,共图中国科学之发展。胡明复被选为该社第一届董事兼会计。该社于1918年迁回中国,他一直担任会计直到1925年才卸任。
三
胡明复先生于1917年学成回国后,在献身中国科学社、编辑《科学》杂志的同时,还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早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时,他就与任鸿隽、赵元任等人商量,除了组织科学社外,将来回国后还要创办一所理想的大学,并主张以大同大学作为理想大学的根基,因此,在他回国后就接受了大同大学之聘,他创办了大同的数学系,担任系主任并为学生讲课。他讲课非常认真,对学生循循善诱,他认为大学生光啃书本不行,必须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1918年他倡议成立“大同大学数学研究会”,亲自指导学生办好自己的学术团体,亲自为研究会讲演,介绍科学方法与思想,促进了学生们的成长。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大同大学和中国科学社,他从家里搬了出来独住一处。大同大学当时处于初创阶段,基本建设任务相当繁重,而且经济也十分困难,为此他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将自己的积蓄尽数垫入,以济校用,十年间总数达二万余元,真称得是“毁家兴学,劳怨不辞”。
胡明复先生一生不计名利,为社会、为科学作无私的奉献。当他遇难的消息传出后,由政治会议上海临时会呈请政府褒扬。1927年7月9日国民政府即在公报上发出府令,称胡明复“尽瘁科学,志行卓绝,提倡教育,十年不倦”,令大学院长“将该故博士生平事绩,勒碑礼堂,永留纪念”。
1929年中国科学社将建立于上海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的中国第一座采用新式建筑设计的图书馆——中国科学社图书馆命名为“明复图书馆”,1956年该馆改为上海卢湾图书馆。
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中央大学校友文选编纂委员会编:《南雍骊珠 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再续》,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73-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