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语言学家陆志韦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3-30浏览次数:335

卞觉非 徐家福

  

陆志韦(18941970),别名陆保琦,浙江吴兴人,189425日出生。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15年留学美国,1920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汉语拼音委员会委员。1970111日病逝北京,享年七十六岁。

陆志韦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1920年回国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燕京大学等校,主讲生理心理学、系统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大纲等课,首次在国内介绍巴甫洛夫学说,引进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陆志韦教授讲课,酷似聊天,异常生动,妙趣横生,学生如沐春风,效果特佳。例如,他在燕京大学讲心理学,开头第一讲就对学生说,心理系房子不多,有两个实验室,一个在阁楼上,一个在地下室,可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不过心理系有自己的图书室,书虽不算多,但本本都是经过精选的。学生说,他们初进燕京大学,听过一些系的介绍,都没有陆志韦教授讲得这么有趣,讲得这么好,这样的介绍不仅坚定了学生探索心理奥秘的决心和意志,多年以后,还成为学生长留心中的一份最为美好的回忆。

关于科学训练和科学态度问题,他在课堂上讲得非常简要而生动。他打了一个比方,一般人弄掉一根针,往往随意找找,而科学家则要在地上画一百个格子,逐格寻找,直到找完为止。他不只是口才好,还更看重学生动手做实验,他要求心理系学生都会做实验。实验室里长期饲养着由哈佛燕京学社提供的几十只供实验用的小白鼠,这些小白鼠身价昂贵,吃的饲料里就有美国克宁奶粉,学生靠着对这些小白鼠生活习性的观察和研究,把心理学念活了。

科学实验加理论分析,这是近代科学的重要特征。陆志韦教授教书,善于从看似纷繁复杂的实验里一下子抓住核心。在讨论班上,有同学介绍了一个实验材料,用相当复杂的一套设备来试验白鼠在饥饿情况下趋向于食物和水的频率,陆志韦教授说,这个实验等于证实白鼠知道饿了找食,渴了找水,对于白鼠这样相当高级的动物,有什么必要呢?还有学生介绍了一个带有哲理的题目,他马上提出实验结果与所要证实的问题,根本是两回事,这不是科学,而是科幻小说。

他对语言学的研究生讲课,往往是提出典型问题,开出长长的论著索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之途径,学生提出问题,他也不是立即正面回答,而是不断向学生反问很多问题,在反问中引导学生逐步接近问题的正确答案,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假如陆志韦教授的为师仅止于此,他已经是一位了不起的教授了。在他学生的回忆里,他还是一位对学生关怀备至的人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俞敏老先生(当年燕京大学陆志韦教授的研究生)晚年在给《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所写的前言里讲了好几个陆先生当年关怀他的故事,称赞陆先生是“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的“婆心式大人物”。

陆志韦教授学识渊博、锐意创新、注重实证。他长期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系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及比奈测验等心理学工作。1924年和1936年根据中国儿童的特点曾两次修正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著述甚多。他早期曾翻译EL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简编》一书,著译《社会心理之新论》、《中国儿童的无限制联想》、《遗忘的条件》等。陆志韦教授是最早把西方心理学介绍到中国来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心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世有南潘()北陆(志韦)之说。他所从事的心理学教学与研究以及著译和心理测验等工作都极具开创性,代表了中国心理学当时的最高学术水准,为中国的心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陆志韦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涉及到音韵学与语法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瑞典高本汉教授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传入中国。高氏用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清儒学说成就为起点,重新研究汉语中之古音,致使传统音韵学之研究耳目一新,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重视。赵元任等将高氏原著译成中文,陆志韦教授则致力于评判、修正和补充高氏的中古音学说,著有《中古汉语的浊声组》、《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与所谓“喻化”》、《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并论唐代长安语之声母》等文,现结集于《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中华书局,1985)。在此诸论文中,他参考汉语方言及异国译音,采用现代数理语言学方法,根据统计学上的概率关系,对所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广韵》声类进行详细论述和证明。这种新颖的研究方法颇具开创性,对音韵学之发展,价值重大,影响深远,其优越性有二:一可超脱版本错误;二可超脱《说文》本身的错误以及汉魏经师注音的错误。他还进一步用概率统计方法研究《诗经》,进而研究上古音系,写成《古音说略》,此书堪称集大成之代表作,书中多有创见,深为学界重视。此外,他还研究古代官话语音,著有《释中原音韵》、《记邵雍皇极经世的“又多地音”》等文(详见《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商务印书馆,1988年)。

陆志韦教授还致力于汉语词汇、语法之研究,他用自己提出之“同形替代法”定义了“单音词”,然后进行归类,计分名词、变化词、形容词、指代词、助名词、副词、作用词、虚字、杂词九类词及其附类等等,立足于汉语实际,颇有见地,后写成《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人民出版社,1951),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单音词词汇的科学著作。他的另一部杰作是《汉语的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57),其研究对象是多音结构,他利用自创之“扩展法”在多音结构中区分词与词组,使我国的语法研究摆脱单凭“意义”、“语感”、“直觉”等传统做法,使语法研究更具科学性,其专著《北京话单音词词汇》和《汉语的构词法》为其语法研究之代表作。

陆志韦教授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擅、博古通今,且具诗人气质的学者,其学术背景、治学理念乃至行文风格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

陆志韦教授一生爱国进步,事例殊多,列举如下数端。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占我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全国抗日运动如火如荼,陆志韦教授利用燕京大学代理校长和学术上的名望,千方百计与国民党当局周旋,尽量使爱国学生不吃亏或少吃亏。

1936年年底,鲁迅先生逝世后,在北平各大学很难找到能开大型追悼会之场所,燕京大学却得到陆校长的支持,在燕园举行了北平追悼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大会,冲破了当局阻止各校追悼鲁迅先生的禁令。中国革命的友人斯诺当时是燕京大学教员,应当说,只有当时燕园那种环境,才能给他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邓颖超同志就是在斯诺的掩护下,暂居于燕京大学。

1937年夏,蒋介石召集全国各大学校长赴庐山参加“集训”,陆先生却托故没有参加。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华,不久,平、津陷敌,日军虽未占领燕大,然刁难摩擦,却无时不有,他们曾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庆祝”日本侵略军攻占中国城市的游行,燕大在陆先生的坚持下,未能同意。

1938年燕京大学学生冯树功骑自行车行经西直门外白石桥时,被一辆横冲直撞的日本军车轧死,消息传到燕大,群情激奋,纷纷要求日本军方严惩肇事凶手,燕大当即向占领军当局提出抗议,并在校内召开追悼会。追悼会由陆志韦先生主持,他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上主席台,笔直地站在台上,面色阴沉,头深深垂下,脸上肌肉抽动,礼堂内一片肃穆,足足有两分钟的静寂,哀思的沉默,使与会者难以透气。突然,他以嘶哑之声讲道:

“我……我讲不出话来!因为我这里(这时他以拳捶胸)好像有一大块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是,我相信,不仅是我,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同样的压力!

这时台下鸦雀无声,人们似乎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大家都感觉到感情在交流。接着他又说:

“死者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追求真、善、美,但是他却被假、丑、恶给毁灭了!……他向往美好的境界,向往正义,友谊和幸福,但他得到的却是黑暗、不义和残忍……死者不可复生,但我们生者决不能忘记死者!永远、永远不能忘记!

人群中的饮泣声,突然爆发成一片大声的哭泣!

陆志韦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四十载,其道德、文章、事功将永存于世,万古流芳。

  

    

  

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中央大学校友文选编纂委员会编:《南雍骊珠 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再续》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76-281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