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俞子夷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3-30浏览次数:974


俞子夷(1886—1970),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江苏吴县人。早年肄业上海南洋公学,参加反清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前,先后在上海爱国女校、广明学堂、芜湖安徽公学等校任教。1909年赴日本考察单级教授法,回国后即筹设单级教授法练习所。1912年任教江苏第一师范附小,开始试行新教学法。1913年赴欧美考察教育,注意欧美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趋势。1918年至1926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并主持附属小学,进行各种新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后任浙江杭州省立女中师范部,并指导附属小学工作。19278月任第三中山大学初等教育处处长。1933年以后,长期在浙江大学教育系任教。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杭州师范学校(迁建德)、湘湖师范学校(迁松阳)执教。1947年兼任浙江国民教育实验区主任。1951年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毕生从事小学教育的实验和研究,重视小学算术教材教法的探索。 主要著作有《一个乡村小学教员的日记》、《一个小学十年努力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小学算术科教学法》、《学习研究算术教学法五十年》、《小学行政》等,并主编《算术课本》、《珠算教程》

俞子夷的教学改革思想

俞子夷从爱好教学到注重教材教法,从摸索探究到吸收移植,从整理改进到变通创作,一步步走来与他善于借鉴西方教育思想与经验分不开,但他并没有照抄照搬,而是在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对教学改革的看法。

()教学法的科学观与艺术观

1907年俞子夷从反清革命投身到教育近代化浪潮,在浦东中学任教,他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备课、授课,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但令他震惊的是,有一班学生对他很不满,在一次大考中全部交了白卷,这件事让他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自己的教学会如此失败?这一教训成为他开始研究和改革教法的原动力。俞子夷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才明白,教学不是单纯的注入、灌输,而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方面,教学若没有科学的根据就好比盲人骑瞎马,社会上实际境遇里的问题、材料的选择、排列、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智力测验等都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调查、指导。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养成“由做而学”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学生千差万别,教师要会用艺术的手腕去处理教学上的各种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与程度划一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味和努力,如复式教学、分团教学,这些都要教师平时的“修炼”。“所以教学法一方面要把科学做基础,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术。”

(二)教育中国化

俞子夷认为教育的目标在平民,在普及。“若是我们以为普及教育的确是立国的生命,那末我们教育革命,决决不可以变成徒革其名,我们当找一条新生路去谋解决。”当时小学教育面临三个主要问题:经济问题、师资问题、试验方法问题。特别是在乡村,前两个问题尤为严重,学校设备不全,桌椅破旧不堪,教员工资微薄导致无心教学,敷衍了事,教员更换频繁,有些地方甚至办不起小学。面对此种情况,俞子夷指出我们不能抄袭别国的现成方法,要将现实社会“嵌进去”,即教育要“国化”。因此他建议小学升级采用弹性制,在穷乡僻壤,将学校先办二年或三年,以后根据地方的经济关系和生活状况逐渐延长,“如能年限加长而不妨碍推广普及,自然是顶好的。如其不能,那末,宁使年限变通得短些,推广却不得不普及些。”俞子夷旨在使教育走上平民化、社会化的道路,并由此进行了多项教育实验,他的教学改革始终逃不开“国化和乡化”思想,他指出:“国化(民族化),取洋之长,以补国之短。移植必服水土,乃能生根。全盘洋化或洋化过度,不合国情,所以变所短,无益而有害。”中国教育改革的重难点在乡村,教育中国化不能只适用于大城市,应该城乡结合,特别是要深入乡村,发展具有“乡化”的教育。教育中国化不仅是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法宝,更是教学改革的新生路。

()设计教学法

辛亥革命后,实用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当时任教育科长的黄炎培本已对效仿日本的教育有些忧虑,时值1913年夏,孟禄来华,使他决定取法欧美,并于1913年冬组织欧美教育考察团,团员分别是郭秉文、陈容、俞子夷三人。在美国六个月,俞子夷了解师院教法各学程情况,参观小学并研读了大量关于教法的参考书和名著。回国后,他凭借在美国取得的经验,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实验。他打破了科目的界限,将课程分为四大类:语言文字类、动手制作类、游戏类(包括数字游戏)、唱歌舞蹈类,并布置了四间相应的教室,一、二年级三个班和幼儿园轮流使用,总负责人为“低级指导”。上课时间改用分数制,教材预定,“有大纲,预定一学期、一学年应学的内容,应达到的标准。”“每日上课,有几分钟开始谈话,从中找寻些资料,同时支配当天的工作。课后教师集会,评价一天经过,预定翌日工作要项。”

()国产教学法

抗日战争时期,俞子夷颠沛流离、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忘学校教育,他最关心的就是国家的普及教育问题。“在他看来,普及教育要中国化与乡村化的中心问题是‘重新建立一套国产教法’,即适合中国城市与乡村教育的小学各科教学 法。”1940年,重庆教育部拨款准备在湘湖师范设国民教育实验区,俞子夷任主任,对各小学教育进行改进视导,并开展教育实验,目标是要集儿童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与一身。他亲自编写实验教材,根据当地小学的实际需要,指导并编写了多种辅导资料。抗战胜利后,为进一步推进普及教育,1947年俞子夷出任浙江国民教育实验区主任,力图根据“国化和乡化”的思想办学,“该区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小学:两所中心小学,两所乡镇小学,四所山区农村小学,既有单式编制,又有复式编制,而复式班是二复式 三复式的,还有四复式的单级小学,便于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建立一套国产教学法,俞子夷将教学游戏化,寓教育于游戏当中,制造了许多教具和游戏用具,带孩子观察动植物,做简单的教育实验,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他还经常和教师们讨论怎样教学读书、怎样开展随机教学等问题,鼓励并推动教师结合本校实际主动的进行各科教学法实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