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怀念的岁月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3-28浏览次数:402

张国兴

在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经由全系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并得到国营南京电子管厂和华东电子管厂的大力帮助后,我系电子管厂在1958年建成了。应该说,55级和56级,主要是55级同学与专业老师在完成生产线的建立上,是出了大力的。当时的主要产品是101F收信放大三极管,用于电报设备。随之,系里老师研制的充氢稳流管成为工厂的主打产品,产量较大,生产时间也较长,用于如电子交流稳压器等设备上。系电子管厂也生产了系里老师开发研制的其他产品,如:发射管、黑白显像管、储频行波管和放电管等以及我校物理系的实验仪器。系电子管厂的人员、生产规模得到不断扩大。系电子管厂的工作场所由金陵院的几间房,移到礼堂东侧,最后自筹经费建成电子管厂大楼。由于产品兼营军、民二个方面,有十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当时的第四机械工业部把我系电子管厂的生产列入全国计划,并成为当时全国高等学校中唯一的生产许可厂。这些成绩是我们全系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我们缅怀,并引以为荣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系电子管厂为全系服务,担负学生的劳动和毕业设计,成为新教师劳动锻炼、科研加工和设备维修的重要基地。我系有教研室、研究室和电子管厂的三结合体制,为学科发展和人材培养起到良好的平台作用。


56 级的我,有幸在建厂初期参加劳动并参与部分产品的开发工作。现在我已退休多年,怀念此段经历,感到受益匪浅。值此系庆50周年,愿以此文感谢老师和同事们在我成长过程中的帮助和培养。


58—59年间,系教育计划有了变动,我们学生一面上课,一面参加建设系电子管厂的劳动。当时设在金陵院的口腔医院搬到了鼓楼,无线电工程系的电真空器件专业迁入金陵院。建厂所需的煤气、压缩气、氢气等管道都是我们在金陵院内铺设的。在劳动中边干边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在扩建组做些设备建立工作。最后,生产101F电子管时,我被安排在排气工段,担任工段长。当时的系电子管厂厂长是应济民老师。在劳动中结合学习电子管材料和工艺、真空技术等课程,收益确实很好。尤其培养了我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我从一个只会死读书的青年学生,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学习别人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基本懂得制造电子管的初级专业人员。我印象最深的是:莫纯昌老师和华汉良老师在研制稳流管时,排气在我工作的排气台上进行的。在我做辅助工作时,看到莫老师翻阅外文资料,华老师与莫老师商量反复控制充氢量的工作过程。他们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一直是我日后工作的榜样。


72—73年间,电子管厂承接成都29所的储频行波管的研制。当时,张文祥同志为厂长,技术组组长是华汉良老师。系里有几位老师也曾参加研制工作,其中刘顺康老师为主要参与者。在领导的安排下,我和王祥富老师被调入研制组,负责磁聚焦改进工作。原来的磁聚焦是线包,带有整流器电源,太笨重,很难在飞机上使用。我和王祥富老师研制了周期性永磁结构,改进了电子枪设计,使得包装后的管子在体积和重量上有大的减轻,流通率有好的改善,从而满足机载的要求。储频行波管延迟了敌方雷达的照射脉冲,使敌方高炮火控雷达无法命中飞机,所以管子的研制成功在一定意义上为我国国防做出一点贡献。该管和整机都受到国家的奖励。工作中,厂部提供了优越的后勤条件,保证了任务及时完成。全组上下,都不计名利,工人、技术和后勤人员能相互配合工作,与用户真诚相待,大家一心一意为国家做出贡献。由此,我获得了较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和思想修养。


我们学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在系电子管厂的经历使我认识到科研工作与工厂结合的重要性。工厂有学校研究机构没有的设备条件和技术加工能力。我们学校设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一定要符合产业部门的发展需要,如果把握得好,将在资金、人力和物力上得到大的帮助。由此,南京国营第772厂,成都776厂,北京电子12所和我们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技术研究、顾问和大学生入厂专业培训方面,他们都希望我参加工作,并给我信任、尊重、资助和良好的待遇。反过来,我从工厂、所里进一步学习到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发现自己可以进行研究的课题。以当前国家急需的卫星行波管为例,其小型化CAD设计、慢波结构热推入冷缩压夹持杆工艺、17000小时长寿命工作、高效率、高线性度和高可靠的众多技术难点,都是我们开展研究的合作方向。所有这些体会和认识,多少要归功于我在系电子管厂的锻炼、老师们的栽培以及当时良好的团队精神。我想在此进一步地予以强调,并与我系后来人共勉,让我们与工厂、研究所的良好合作精神不断地发扬光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