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母校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3-27浏览次数:423

何春


19488月,我被国立中央大学录取为医学院本科生。不久,学校改名为“南京大学”。19512月,医学院划归华东军区领导,独立建校,后定名“第五军医大学”。那年9月,我参军了,并且在11月结束了医学前期基础课的学习,被调至华东军区医院(现南京军区总医院)学习医学后期临床课,并在该院实习。54年毕业后,又被分配至该院工作,直至1995年退休。至今我已年过八十,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19499月我从老家杭州来南京报到,从下关火车站坐三轮车经过挹江门时,有解放军守卫,同时还要检查行李。当时校本部在四牌楼,医学院和农学院则在丁家桥。报道后的第一件事是到四牌楼南大门的刻有“国立中央大学”校门前照个相,然后到校园梅庵去参观“六朝松”。以后我们经常有机会去校本部,主要是去大礼堂开会,听报告。记得当时南京市委孙叔平同志就是在那里给我们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这是我们青年学生第一次接受到的政治思想教育课。抗美援朝时期,五年级的高班同学在病房实习,三、四年级的都到浙江嘉兴去搞血吸虫病防治,留下来的就是我们一、二年级的学生了,我们这个班与当时二年级的同学最为密切。他们处处关心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尤其是他们班上的好几个地下党员,更从政治上关心我们进步。如叶大训、黎明达、邓敬兰、傅启良同志就是其中的几位,可以说他们是我政治思想的启蒙老师,使我从一个年轻无知的青年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他们和我谈解放、谈抗美援朝、谈参军、入团、入党,使我从一个不懂也不关心政治的人,慢慢的有了进步的要求。记得叶大训同志在和我谈入党的问题时说:“一个党员的思想觉悟,应该与党龄的增长成正比”,这句话,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句话,不但教育鞭策了我一辈子,同时我也多次用这句话,给要求入党或已经入党的同志作为赠言。

 病理学的吴在东、刘凯老师,生化学的郑集老师,微生物学的周郁文老师,寄生虫学的毛守白、李霜老师,组织、胚胎学的李家齐老师等,他们都是带领我们走上医学道路的启蒙老师,为我们走上医学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使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往事如烟。从进校到毕业,从工作到退休,在学医从医的46年中,每一阶段辛勤教育培养我的无数老师,他们中有的已经作古,但我永远记得他们,感恩他们。在丁家桥两年的医学前期基础课学习,是我走上医学道路的第一步,是重要的奠基石。我衷心在此向母校深深的鞠躬,道声:“谢谢”!

 (作者为医学院48级校友)


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简讯

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编印

26期  NO. 26

200912· 南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