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之恋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3-27浏览次数:539

谢森中


谢森中,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1939年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农业经济系。1943年完成大学学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1945年留校担任讲师。1947年去美国攻读农业经济博士。1949年回国后在台湾省农林厅任技正,后于1951年转任农复会技正、秘书长等职。1965年任菲律宾国立大学客座教授。1967年受聘亚洲开发银行投资计划审核处处长。1981年返台先后任“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台湾交通银行董事长、台湾中央银行总裁、台湾工业银行董事长、智库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海峽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等职。


1939年夏,我在福建的战时省会永安,参加第二次全国大学的联合招生统考,那时因为大哥哲声在重庆沙坪坝国立中央大学担任教授,故我的第一志愿即填写中央大学,其实那时永安是福建中部的山区,地处偏僻,我对中大并无了解,后来八月放榜,我被录取并分发中大,欣喜万分,即束装就道,由福建返归故乡广东梅县,并经粤北韶关,经由湖南、广西、贵州三省赶赴战时首都四川重庆,入中大沙坪坝校区报到入学。


国立中央大学原址在当时中央政府所在的南京市,对日抗战初期,由南京直迁四川重庆郊外沙坪坝文化区,当时校长罗家伦氏,因参赞中枢,深知政府对日长期抗战之政策,故将中大迁至遥远的抗战大后方的重庆。许多其他大学,则前后迁校二、三次,师生辛苦,图书仪器损失不赀。而中大则一劳永逸,抗战八年校址均在重庆,图书仪器完整,连农学院畜牧系的数十头牛只,也经陆路由南京跟随该系教师迁至重庆,罗校长的眼光和主持中大十年的贡献,在我国大学教育史上,有口皆碑,令人钦敬。

  

中大沙坪坝校区,是向四川省立重庆大学借其校区内一块松林坡周围的土地而建立临时校舍的,该地在嘉陵江下游将与长江汇合处,是一块小山丘,生长着许多松林,开林辟地做道路而依小丘建筑临时校舍。图书馆建筑在小丘山顶,其下是女生宿舍,环着小丘是教室,办公厅,男生宿舍,环校道路,下面的平地是大饭厅,大礼堂,运动场,教职员宿舍,男生宿舍和许多教室,学校大门即设在向着去重庆大学的大道上。校区因受土地的限制,非常拥挤,各种建筑物连接甚密,建筑材料也因陋就简,有些教室的屋顶是稻草做成的,与邻近的重庆大学的校区坚实砖造堂皇的建筑物有鲜明的对比。可是,中大校区的风景倒是很值得迷恋的,顺着校区旁的崖壁望下去是绿水悠悠的嘉陵江的下游。江中点点的船舟和远远传来的桨声陪衬着船夫的叫喊,隔江望过去是流水潺潺的磐溪,有一小规模的蓄水库,中央工业实验所建立在此。树木常青和稻田片片,为中大师生假日过江游乐及游泳胜地。我记得中大艺术系老师,我国大画家徐悲鸿先生在磐溪上面的一片稻田中建有一精致小屋,与他的年轻学生夫人共享田园之乐,不脱艺术家的风格,当时沙坪坝上传为师生恋情的美谈。由中大校区西望是歌乐山,山头常有片片彩云,随风飘去,山上树木甚多,青绿可爱。中央医院设立在此,周末假日,为中大师生爬山步行的好去处,一天可以来回,男女同学也常藉此远足机会培养他们的恋情。由中大校门大道走出去,右边可绕道至重大校园傍嘉陵江岸的临江路,两边树木花草排列成行,傍晚时候,是双双对对的有情人散步谈情的好地方,故又叫鸳鸯路。路旁有石発栏杆可以小坐,远望对江的灯火和江中的船舟,清风习习,情趣天然。穿过重大校区,是沙坪坝小镇,只有一条街,有数十家商店和一家小戏院,也有重庆市通至磁器口的公路站。由此向南行半小时,有南渝中学,为抗日战争爆发前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在重庆所创办。张先生很有眼光,预知中日间迟早必有战事,我国平津地区必为战乱所困,故先在沙坪坝创设南渝中学,抗战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即设立在此。南渝中学办得很好,校舍坚实红砖筑造,有大礼堂和教职员宿舍,并辟有小湖,绿树成荫,备有石凳,傍晚周末,亦为中大男女同学散步游玩之地。由中大北走约一小时路程为磁器口,是一小河与嘉陵江汇合处,有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校区不大,但树木甚多,环境幽静。磁器口所产的落花生最有名,香脆可口,是游客必尝的东西。此外,在中大校区旁又有中央工业专科学校。故抗战时期在陪都重庆,谈到沙磁文化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而中大是这个文化区的灵魂,抗战八年期间也可说是中大的全盛时期。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行政的精华中枢,全国人才精英汇集所在。中大教授阵容整齐坚强,而学生也是全国统一联招进来的第一志愿的青年学子,图书设备因迁校计划完善而无损失,虽然校舍简陋,惟教学精神及求学风气旺盛。大部分学生因战时家庭经济接济中断,依靠政府公费提供膳食维持,生活虽清苦,惟读书风气很高,很少不良少年或所谓太保学生,更少闻学生械斗或打架情事。沙坪坝地处郊区,不易传染都市的坏习惯,而中大校风,素以诚朴相尚,或有致之。


我在中大读书及教学,前后计共八年,四年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后考入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二年,后留校任讲师又二年,并于1946年夏间随中大复员至南京校区。同时因内人谢延禧女士,亦系中大教育系毕业后随校复员在南京中大任助教,长子文宁亦在南京中大医院出生,故我对母校中大的感情特别深厚,常在怀念和感恩。在沙坪坝做学生时期,虽然生活清苦,但志气高昂,觉得前途无量,很受所谓“重庆精神”的感召和罗家伦校长所著“新人生观”对青年学生的鼓励。尤其是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国得到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沙坪坝校区时,全校师生狂欢鼓舞,觉得前途光明,今后建国前程无量,我对沙坪坝的一草一木,宿舍教室饭厅,校道或小路,嘉陵江畔傍晚的灯光,磐溪的流水,歌乐山的彩云,以及中渡口的茶馆和面店,当年的老师及同学等,均留有深厚的感情,自1946年夏离开沙坪坝后,时光似箭,已有五十多年了。这些年间,为了读书和工作,差不多走遍了北美,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各国,参与经济发展的工作,也观察了世界的繁荣和进步,但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沙坪坝八年生活的影像便一幕一幕地在我的脑际显现,把我又带回到二十多岁青年朝气的时光,其回忆是可贵而甜蜜的。


中大沙坪坝时期的防空洞建筑也是一个值得回忆的趣事。那时日本敌机常到重庆上空空袭,有一个时期尚以中大为目标,被投爆炸弹三四次。防空洞建筑在山洞内,并配置有通风机,松林坡校区为一小丘,故适合建筑防空洞,敌机来袭时,学校防护团先发出预备警报,请大家注意并准备去防空洞躲避,待敌机接近市区时,发出紧急警报,大家即须躲入洞内,待敌机离去后,再放解除警报,有时—天中要逃二三次警报去躲防空洞,大家引为苦事,因防空洞中空气不好,且延误自修时间。


沙坪坝校区沿斜坡下嘉陵江渡口的中间有一小地方叫做中渡口,有小面店及茶馆数间,那时除了在学生餐厅吃贷金伙食外,要请同学或女朋友打牙祭的话,这是唯一地方,虽然只有排骨面牛肉面或鸡丝面一碗,也算是最好的招待了。四川的茶馆很特别,只用竹制的靠椅,可以自行调整高低,为客人坐或卧之用,小桌一张放茶器,客人可以在数种茶名中选一种,如要白开水则叫名玻璃。三五同学好友,坐茶馆海阔天空聊天,即坐下半天,只叫一杯茶,冲开水四五次,堂倌侍者仍满面笑容,很高兴的侍候茶客,故四川茶馆是摆龙门阵(穷聊天)的好地方,又便宜又轻松,即使那时我们是穷学生也可以有能力做东请客。可惜坐茶馆只是男同学的权利,女同学则很少去坐茶馆的,事实上学校并无禁例,可能是女同学坐起竹制靠椅时不甚雅观也。


中大沙坪坝时期全校学生约三千余人,其中女同学只有二、三百人,约十分之一,可谓僧多粥少。好在重庆大学及省立教育学院也有女同学,这些学校相邻很近,故也可以交友,各校有话剧公演或土风舞表演时,常有共同演出安排。我记得有一次在南渝中学礼堂各大学联合演出“西藏民谣及土风舞”和“王大娘补缸”话剧,有一次在中大礼堂演出“家”和“日出”两话剧,均轰动一时。另有许多联合社团活动,也常在沙磁区各大学轮流举行,各校举办的名家学者演讲会,其他学校师生均可自由参加,各校师生间相处甚为融洽。


沙坪坝中大学生有所谓四“抢”。第一是抢图书馆的座位,中大同学晚上自修的风气很盛,几乎可以说晚上没有同学不自修的,而总图书馆座位有限,每晚饭后需拿着书本到图书馆大门口排队抢座位。第二是抢教室上课时前排座位,有些教授国语口音的土音很重,或声音不髙,不易听懂,故需抢前排座位,较好做笔记。第三是抢饭桶,在饭厅用餐时,饭桶一来,许多男同学即蜂拥的抢上去,先盛到一大满碗饭为要,那时贷金伙食营养不佳,青壮同学每餐常可吃三四碗饭,有时供饭不够,女同学们比较斯文,在抢饭方面就吃亏了。第四是抢洗澡房,那时校区内男生洗澡房只有统舱大间两处,且热水常不足,男同学有二千余人,尤其夏天抢着去洗澡或冲凉,是每天必做的一件苦事。


沙坪坝中大除四“抢”外,又有三“多”。第一是臭虫多,学生宿舍一幢平房的统舱,要住宿二百余人,床铺是木板制的上下床,四架围成一室,共住八位同学,按系别及年级组合,许多同学常有数年上下铺之谊。夏天炎热天气,木板床易生臭虫,繁殖很快,成群结队,吸血咬人,不但扰人淸梦,捉臭虫也疲累不堪,而且上下铺及邻铺要共同合作捕捉,不然臭虫来去自如,有效方法是用沸开水淋洒床铺木板间,则臭虫全死。第二是蚊子多,沙坪坝地处潮湿,小丘树木草地多,故夏天蚊子也多,晚上飞舞咬人,不能入睡,同学多用四方小蚊帐,在四角钉住挂起保护安眠。第三是打摆子多,四川土语打摆子即是疟疾病也,蚊子带有疟疾菌,咬人后,即会传染,一时高烧,一时发冷,轮流发作,疲累不堪,严重时常有致死者。中大师生,恐怕每个人都有患过打摆子的经验,甚有患数次者,时有恐惧之心,治疗之法即连服用奎宁丸数天,或可止病。


沙坪风光,中大八年,是我的大学和研究所教育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我结识内子延樁和交往三年不能忘怀的地方。河山远隔,北望云天,离别它已五十多年了,想嘉陵江上的清风,磐溪的流水,歌乐山头的云片,沙坪坝的斜晖,应仍依旧的迷人,惟人事已非,我也已度过古稀的年华,能不感慨?顺手写来,草成打油诗十首,俚人俗句,岂敢言诗,仅聊表我心中对沙坪坝的怀念和依恋而已。


 (一)


 嘉陵江畔喜相逢,松林坡上是同窗;

 渝水蜀山施教化,学子三年志一同。


 (二)


 三年交友在沙磁,青春朝气少年时;

 松林花发环校路,江上秋月入梦迟。


 (三)


 磐溪石上竟日游,沙坪风光几度秋;

嘉陵江上舟点点,溪水潺潺不断流。


 (四)


 歌乐山头云似雪,嘉陵江上舟如梭;

 重大校园鸳鸯路,夕阳斜照细语多。


 (五)


 南渝中学有小湖,绿树成荫石凳粗;

 周末行来并肩坐,甜言蜜语胜情书。


 (六)


 中大学生课业忙,听课温习不能荒;

 偷闲且赴中渡口,牛肉汤面请君尝。


 (七)


 沙坪坝上好风光,中大八年岁月长;

 春去秋来冬又至,寒窗学子钻书房。


 (八)


 战时学生艰苦尝,功课迫人上书房;

 清茶一杯龙门阵,偷来半日书生狂。


 (九)


 忽传倭寇已投降,满校师生喜若狂;

 抗战八年终胜利,复员建国志昂扬。


 (十)


 抗战八年苦难多,青春壮志未消磨;

 坚苦完成学硕士,一同共唱复员歌。


 选自《永恒的魅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