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植物学研究先驱者

——胡先骕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3-27浏览次数:910

 叶青


1983年,在中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博士墓地,树起一块汉白玉石碑。碑文道:“胡先骕(1894—1968)先生,江西新建县人。早年两次留学美国,二十四岁任教授,是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我国近代植物学重要奠基人之一,庐山植物园创始人。一生共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出版书籍近二十册,培养了大批植物学人才,他和郑万钧共同发表的水杉论文,曾轰动全世界,是近代植物学界重大发现之一。”这位中国近代植物学研究的先驱者,安息在庐山植物园松柏林间,他一生对中国植物学发展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




1913年,年仅19岁的胡先骕作为江西省首批赴美留学生,告别故土,远渡重洋,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攻读森林植物学。三年后已获农学士、植物学硕士学位的胡先骕回到了祖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林专修科教授。


当时的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对于这片广袤国土,世代生长于斯的人们还从未进行过比较系统的植物科学调查。胡先骕是继北京大学钟观光教授之后,第二个大规模采集植物标本、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学者。1919年秋,胡先骕首先从浙江开始,辗转华东大片地区,采集植物标本。其间牵藤策杖,每以野果充饥。一次夜遇山洪暴涨,险遭不测。胡先骕曾赋诗纪行云“一月云山作胜游,风泉雪涧恣冥搜,豪情自比徐霞客,好句难追范处州。”万里考察,万里云游,植物学家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徐霞客式的豪情逸趣,在这位学者兼诗人的年青教授身上,奇妙而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1922年,中国科学社成立生物科学研究所,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随即,他又派员至东南各省及四川采集标本。


广泛的考察和采集,使胡先骕积累了大量植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胡先骕先后发表《浙江植物名录》、《浙江菌类采集杂记》、《江西菌类采集杂记》、《东南诸省森林植物之特点》等一系列论文。1923年—1925年,年届而立的胡先骕再度赴美深造.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中国植物志属》。


1928年,胡先骕与邹秉志诸人,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他组织人员陆续至河北、山西、吉林、四川、云南各省采集标本,并及时对原始资料加以研究整理,刊行过《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中国植物图谱》(三至五卷)、《中国蕨类图谱》(一至四卷)、《中国森林树木图志》(一卷)以及《河北习见树木林图说》。


1932年胡先骕任“静生所”所长,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静生所”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声誉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1934年,在第二届中国植物学会年会上,胡先骕博士被选举为首任会长。这一年,在胡先骕的倡议和亲自指导下,“静生所”与江西农业院合作,在庐山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前身)。


胡先骕在庐山建立植物科研基地的构想,早已萌生。他曾数登庐山,对庐山植物资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曾撰《庐山之植物社会》一文。庐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胡先骕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含鄱口北麓环境幽静,土质肥沃,受鄱阳湖调节,小气候温和而湿润,为建立植物园的理想场所。所以,当条件具备时,胡先骕便选择了庐山含鄱口北麓一处叫三逸乡的人迹罕至的山谷开始了植物园的筹建,实践表明这里确是建立植物园的最佳选址。


当时,根据庐山地形复杂,溪涧曲折、云雾迷漫的特点,决定以裸子植物和杜鹃花科植物为主要栽培对象。经过数年惨淡经营,至1939年,日军侵占庐山时庐山森林植物园已成为一个拥有3100种植物,30万株名贵苗木,占地近万亩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山地植物园。


1934825日,是庐山植物园的创立日,那天,胡先骕博士向报界宣言“庐山植物园之设,一方面为栽培国产植物作科学研究,一方面即为训练明白国产植物之人才。”半个多世纪过去,庐山植物园,正像胡先骕先生期望的那样,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06月,江西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国立中正大学筹备会在江西泰和成立。吴有训等江西籍名流,力荐胡先骕博士出任中正大学校长。当时,胡先骕正在云南北部筹建庐山植物园工作站,他连续收到来自家乡的劝荐和催请。胡先骕素有为家乡服务的心愿,又兼盛情难却,遂毅然放弃原来的工作计划,接受了在抗战非常时期创办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的重任。


194010月,国立中正大学于泰和举行开学典礼,胡先骕就任校长一职。

胡先骕南下前曾在沦陷于日本侵略军的北平坚持科研,目睹故国山河破碎,忧愿难平,惟寄情于诗,尝作《古风》长赋,兼有屈、杜之精神。南下办学后,终得偏安一隅,心绪稍得舒展,遂将精力倾注于学校政务和科学研究上。


但至1942年,日寇进兵至江西玉山、上饶一带,泰和震动。击碎了胡先骕“偷得”的安静,“正大”学生激于爱国之心,发起组织战地服务团。胡先骕支持学生们的义举,学校拨款万元以上为活动经费,胡先生自己也捐赠300元以示嘉许,并身任该团名誉团长。战地服务团在赴前线途中遭日伪袭击,团长、文史教授姚星微、学生吴达昌不幸牺牲,胡先骕率师生举行奠灵祭,抚棺痛哭,并亲撰挽联云:


盛年绩学,识贯古今,黉序获良师,平生读尽陈编,早有鸿文垂宇宙;

溽暑遄征,志吞胡羯,荒村斗强寇,此日迎归忠榇,永留浩气壮山河!”


1941年,我国植物工作者在四川万县磨刀溪发现一种奇怪植物,当地俗称“水杉”,但当时树叶落尽,未获标本。1944年夏,当时的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王战又过此地,采得水杉标本和果实。森林学家郑万均见到了标本,认为当是松杉植物中之一新属。


日本投降后,胡先骕于194610月回到北平继续主持“静生所”工作。这时他收到郑万均寄来的水杉标本,胡先骕经过反复研究和查实文献,认为这种植物与日本三木茂博士1941年根据二种植物化石在日本植物学杂志发表之Metasequoia属形态相同,乃确定水杉属于化石属Metasequoia。胡先生认为,这种植物在新生时代广布于北半球,由于冰川的摧毁,仅留下化石。在我国中部,因无大陆冰川的影响,故能得以残存到现在,实为孑遗的古植物“活化石”。于是,胡先骕与郑万均共同将水杉学名定为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在科学上提出新发现,需要严谨的研究和踏实的工作,更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坚定的自信,需要一种

俯仰随人的首创精神。经过反复斟酌,胡、郑二人于1948年联合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一文,正式把这种采自四川万县的植物命名为水杉,公诸于世。一种早已“不复存在”的物种的重新发现和命名,引起了世界各国植物学家特别是古植物学家的重视,他们纷纷取以修正自己的著作,将这次发现视为植物学界近一世纪中最大发现之一。


而此时,胡先骕则已开始了对这一珍贵树种的发掘、引种、培植等更为艰巨的工作。经过四年精心培植,水杉在庐山植物园得到大量种植。水杉的复活,又一次引起植物学界的极大兴趣,有50余国、170余处均引种水杉。胡先骕先生曾作《水杉歌》,以古诗形式反映这一发现的价值和意义,诗中歌到:“亿年远裔今幸存,绝域闻风剧惊异。群求珍植遍遐疆,地无南北争传扬;春风广被国五十,到处孙枝郁莽苍。”



胡先骕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著书立说,在五十年的科研、教学中,他还培养了大批植物学专家和学者,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郑万均、渝德浚、蔡希陶等都出自他的门下;胡先骕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影响了一大批植物工作者,胡先骕博士的遗像至今仍悬挂在江西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内。


胡先骕先生学贯中西,不独为植物学上之专家,对文史也有极深造诣。早年,他十分关心文学上的争论,并时时撰文参与论战,独抒己见。胡先骕与胡适的文学论战,在钱基博著名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中有评述。胡先骕还曾是《学衡》杂志的重要撰写人,于“国学”极尽倡导宣扬之力。胡先骕先生一生赋诗不辍,晚清著名诗人陈立三先生对胡先骕诗作评价颇高,说他的诗“意、理、气、格俱胜”,“纪游诸作,牢笼万象,奥邃苍坚”。钱钟书曾为胡先骕代为选定《忏庵诗稿》,钱氏短跋云:“挽弓力大,琢玉功深。登临游览之作,发山水清音,寄风云之壮志,尤擅一集胜扬。”


解放以后,胡先骕继续勤奋工作在科研岗位,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著述甚丰。“文革”开始后,老人被揪斗、陪斗,资料手稿尽散失,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8716日晨,心脏病猝发,不幸逝世,终年74岁。


十一年后,1979525日,胡先骕追悼会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1984710日,胡先骕先生的骨灰安葬在他亲自缔造的庐山植物园松柏区内。一生热爱自然、求所自然的胡先骕博士,复归自然怀抱。一棵参天的常青大树,叶片徐徐飘落在根际的土地上。


胡先骕,字步曾,号忏庵,1894524日生于江西南昌市六眼井附近胡家旧居。先生少时即异于一般孩童。他发语颇迟,然平生第一句话却是清晰的“穿山甲”三个字,众人皆惊诧。先生对外界事物之莫大兴趣与探求精神,殆萌芽于此乎?


《争鸣》,1990年,第2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