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师

——介绍中大师范学院院长孙本文先生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3-26浏览次数:494

何开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耳已矣。”(孔子说“讲到圣和仁,我怎么敢当?不过是学习和工作总不厌倦,教导别人总不疲劳,就是如此罢了。”括号内均为编者注释,以下同)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在家闲居,很整齐,很和乐而舒展。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庄严而安详。)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干不正当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似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讲: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知衰老将会到来,如此罢了。”)(以上均引自《论语》)


(一)


许多年来,大家都慨叹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孟子两千年前就曾感谓地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可是他又承认“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确是人生最大乐事。其实,人之患在好不为“人师”,若“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哪里会弄到斯文道丧,贼夫人之子!当然,天下至乐的事,莫过于教育英才,莫过于看民族优秀子弟从自己春风化雨中茁壮长大起来!


张其昀先生以为孔子的“为学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四句话,可以概括教师的生活。的确,一个教师能够“为学不厌”。这种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的精神,就是“古之学者为己”的精神,此所以立己。温故知新,可以为师。自己充实了,然后可以启注人家的空虚。己立了,然后可以立人。自然“眩睟面盎背”,有无限的“春风风人,春雨雨人”的生意。“发愤忘食”是士志于道。不耻恶衣恶食,是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安贫乐道的精神的极致,而非生活的浪漫不检,名士的风流不拘。颜子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即颜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夸他为贤。埋头于学问的深渊,沉潜于研究的府库,生徒满门,桃李成荫,人生到此佳境,还有什么忧!所以“乐以忘忧”是做学问做人已做到最高的境界。张横渠(即张载,北宋哲学家)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这种境界。


现在谈到“人师”。人师就是一个“人”的老师,一个活人的老师,一个现代人的老师。他应有做人的人格,教人的本领,淑世的风范。具体地说:

一、要有为学不厌的好学精神;

二、要有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

三、要有发愤忘食的乐学精神;

四、要有乐以忘忧的殉学精神。


这里要想介绍的一位“人师”就是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孙本文先生。他是一位权威学者,一位标准院长,一个好好老师,一个令我们不可忘记的人。


(二)权威学者


提到孙本文三字,人们会立刻想到中国社会学界的权威著作《社会学原理》,那确是先生的巨著。虽则那是为学生写的一册教科书,但内容有层次,有论断,有概括的综合,有精到的见地,引介欧美名学者的学说,而能折衷己见。“凡一章一节,均出于著者考虑之结果”,故“社会学上重要方面无不论及,循序渐进,欲使社会学全部知识,成为一有机的体系”。《本书例言》当年,前教育部审定大学教科用书,在现有的《大学丛书》中,仅两种入选而可继续采用。先生的《社会学原理》便是这仅仅两种中的一种。抗战军兴,学校播迁。几年来我们见到的学术专著真也显得几分秋意。最近,先生的《现代中国社会问题》第一册出版了(19427月初版)。本书讨论中国社会四种主要问题即家族问题,人口问题,农村问题及劳资问题。本书不及犯罪问题,自谓此方面中国统计材料甚少,可资研究比较者不易,详细研讨,俟诸异日,这是何等的踏实慎重!本书又不及贫穷问题,自谓贫穷乃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贫穷问题可概括整个中国社会问题——中国病贫,救贫即以救中国。又可见先生对问题处理的精详周到。书已问世了!材料方面,固是先生十余年来的苦心搜集;而写成此书,却是先生在年来生活高压下,物质简陋中,发愤完成的。先生还说,他要发愤再完成另一新著《社会心理学》。好吧,我们已遥见隐约的奇彩渐渐的向我们接近了!


先生留美5年,任教国内各大学15年。《社会学原理》是先生对欧美名家学说的系统评述。《现代中国社会问题》则是先生研究有得,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与诊治。前者着重于演绎,其用在消极的介绍;后者着重于归纳,其用在积极的创建。中国的司马尔(Small)、劳史(Ross)、齐穆耳(Simmel)、斯宾塞(Spencer)太少了!中国输入社会学不过卅余年的历史,先生确是这开辟先路的健者。先生有淡泊的胸襟,抱创造的理想,运犀利的笔锋,逞中正的心眼,作先导,育后进,放射中国学术荣光,步入世界阵营里!


(三)标准院长


作大学校长难,作大学师范学院的院长尤难。不但要学问能够领导,而且最要人格能够领导。做“老师的老师”,总其立身行世要有一个鼓舞群伦的风范。先生的做事负责,热心院务不消说了,现在要特别提出来说的有三点:


第一,居处恭。在课堂,在办公室,在行人道上,先生的体格并不魁梧,却有些清癯,但见其昂然端恭,谦逊有礼。当你走进办公室,他总是微笑的欢迎着你。你述说着,他静听着,能够办得到的事,一定会办,立刻就办。你如到家里去拜会他,陪你有说有笑,滥温的叩询,娓娓的答复。你辞去了走到门外,他端端正正的一鞠躬,祝送你的归去。他走进课堂,照例脱帽为礼,下课等同学先散去,他才带笑而出。


第二,执事敬。先生对人诚恳,对事诚恳,对学问诚恳,此一叚真至精神发抒而为“无不敬”。总是提起精神,“令自家思虑,精神尽在此”(冯友兰释语)。有朝气,能振作。先生忙于教,困于穷,而不废研读,成新书。这是何等提得起的精神!一周一度分院举行的“纪念周”活动,始而衣冠整齐,俨然肃立,继而讲述《近代社会变迁的动力》,讲《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讲《校风的培养》,讲院务,讲……,总不让时光浪费,仪式虚设。


第三,自奉约。先生经常穿长袍,冬寒套上马褂。但长袍是旧的,马褂也不是新的。呢帽,敝履,怡然自得。孔子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钦?‘不伎不求,何用不减?’”(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又以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了。”又说:“穿着破烂的旧袍,和穿着狐貉裘的人一道站着,而不觉得惭愧的,恐怕只有子路罢!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呢?”)先生有此风矣!


(四)好好老师


一是循循善诱。先生的“普通社会学”课,年年济济一堂。但先生善讲解,先于黑板上写好纲目,然后一个名词,一个学说,一个关系,莫不反复譬说。笔记容易落笔,题旨易镂于心,只要你不缺课,只要你上课而眼贯注一定对这门功课寄以无限的兴味和爱好。


二是和蔼可亲。先生讲书,自己是兴味淋漓,总是挂着微笑,有时并且大笑起来。像春天和风,吹嘘着你的心知;像冬日太阳,温暖着你的胸怀。无伊川的严毅,有明道的和煦(伊川指程颐,明道指程颢;“二程”同为北宋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游定夫访龟山(游定夫即游酢,龟山指杨时,为二程四大弟子之二)。龟山曰:“公适从何来?”定夫曰:“某在春风和气中做三月而来!”龟山问其所之,乃自明道处来也。(《明道学案》)宋代大师的精神,于先生得其仿佛了。


三是贯彻始终。先生上课,从开学最早的一堂,直到期终最末的一堂,从来没有缺课过。先生上课,从上堂讲起,直到下堂,从来不吹牛,不扯把子。上课时是那种精神,下课时也是那种精神。最初一课是那种精神,最后一课也还是那种精神。


(五)


从上面的简述中,我们得知先生是勇于自修,勤于著述,这是先生的“为学不厌”。教学十余年,桃李满天下,这是先生的“诲人不倦”。而先生在日常起居、应事接物之际,随处表现安贫乐道的精神。我们尊先生为“人师”,确可当之无愧也。


最后,作者要申述一个意念:抗战到第六个年代,一个方面,许多豪贵夤缘登场,许多新富乘机发财,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病民祸国的事实;一个方面,我们的抗战,打出了建设。我们的建设,保证了胜利。我们千百万青年,在炮火中磨炼着自己。我们无数领导青年的教师,在度着极端困苦的生活。我们应诛伐丑恶,我们尤须褒扬正气。民族正气,真才是抗战的精神堡垒,建国的不竭泉涌。最能代表民族正气的,莫过去学校教师,尤其莫过去最高学府的大学教授。作者在这里介绍的孙文本先生,不过是千百崇高人格中的一人。我们希望热心者把他们一一介绍出来,那就是作者写本文的微意了。


社会堕落,人心陷溺,青年彷徨,快把正气升起来,扫漫天阴云、遍地魔障!


                                 (写于1924年)

《开拓与集成——社会学家孙本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