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清
李瑞清(1867—1920年),字仲麟,号梅庵,入民国署“清道人”。江西抚州临川人。1893年恩科举人,1895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江宁提学使,1905—1911年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其间一度被委任为江宁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晚年寓沪。去世后,南高师校长江谦为褒扬李瑞清的功绩,将校园西北角六朝松旁的茅屋命名为梅庵,并悬柳诒徵手书李瑞清所定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木中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非虚言也。虽有骐骥,不调驯之,奔蹄泛驾,不如驽骀;盲女喑童,收而训之,式语手视,比于全人,教与不教也。是以王者之民知,伯者之民勇,弱国之民私,亡国之民无耻。环球之上,自古以来,未有无学而国不亡,有学而国不兴者,故师重焉。师者,所以存亡强弱而致伯王之具也。李瑞清曰:古无师,有君若相而已。其时天下未平,教民求饮食、谋栖处而已,无学也。余稽之载籍,多阙,不可得而详。至于帝舜,使契为司徒,敷五品之教,于是始有教民之官。命夔典乐,教稚子,小学从此兴焉。虞有米禀,夏有序,殷有鼓宗。司徒者,司土也,职兼教养,故教于米禀、鼓宗,盖乐师云。学制至周而大备。周立三代之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立之师氏以教德,立之保氏以教道,立之司徒施十有二教焉。五家为比,比有长;五比为闾,闾有胥;四闾为族,族有师;五族为党,党有正;五党为州,州有长;五州为乡,乡有师,有大夫,皆师也,属于司徒。小学则掌之乐师,有师职,无师学。师学之兴,自孔子。孔子门人盖三千,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焉。孔子既没,七十子之徒各处四方授学,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贡终于齐,子夏教于西河,最称老师。孔子师学无专书,其说往往散见于论语。其后学者,颇采摭其轶言为学记,是为中国教育学焉。当是时,身毒有释迦牟尼,雅典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皆教育大家,或并孔子世,或后孔子。后世言欧洲学术者,莫不诵言希腊,苏伦言法学,毕达哥拉言天算,诺芬尼言名学,额拉吉来图言天演学。自时厥后,中国当秦时,潘诗书,坑卫士,以吏为师,民学从此阙,而希腊学术亦稍凌迟衰微矣。迄汉,朝廷尚黄老,政沿秦法,学立儒家,政学遂分。俗儒不察,往往缘饰诗、书,附会时政,以希苟合,所谓利禄之徒也。当时学者,董仲舒、贾谊、司马迁、刘向、扬雄、郑康成、许慎最著。司马迁为史学大宗;孔子微言得董仲舒而传;拾残补阙,古学不至坠地者,郑康成功也;许慎盖比于欧洲之达泰云。而耶稣基督以此时兴于犹太,犹太人恶之,遂杀基督,耶教于是大行。欧洲教育家颇因其说,有所损益焉。基督既没四百七十余年而罗马亡,千余年间,而欧洲教育亦浸衰,赖僧徒、骑士,不沧于亡而已,西人所谓之晦霾时代是也。是时正当中国齐梁之际,缙绅先生好清谈,放瓷自喜,滑稽乱俗,往往称老子,而佛学遂乘隙入中国,世并称佛老云。至于唐时,海内既平,太宗喟然叹兴于学,建首善京师,立二馆六学,由内及外,郡县分三等,各视其地以立学,崇化修理,以广贤才焉。然其取士也以诗赋,四方之士靡然争骛于文章矣。韩愈悼大道之郁滞,而嫉世人营于佛学,信因果,于是辟佛,作原道,述唐虞三代之意,以自比于孟子,当世莫知也。其后宋有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之属。朱、陆为宋儒大宗,朱学尚穷理,陆学尚明心,其学咸不同,要皆探综佛学,因发明以序孔子之指意,而中国、身毒之学术合矣。东学遂通,然往往为世垢病,学者颇自讳,岂以孟子拒杨墨,韩愈辟佛故耶?孔子问礼于老聃,学乐于长宏,达巷党人,七岁而为孔子师,孔子不以为耻。夫子焉不学?石垒成山,水衍成海,学集成圣,盖贵通也。至于元,尚武功,务在疆兵并敌,无暇教育,学术后衰。及明王守仁创良知之说,颇近陆九渊,陆学复大明。世之言王学者则绌朱,言朱学者则绌王。是时,意有麦志埃、威里伯鲁那,德有哥比尼、加士亚格腊巴,法有门的伊尼,丹有泰哥伯里,英有培根,自此以来,欧西科学蒸蒸日兴焉。至明之季,利玛窦以耶教来中国,徐光启颇从之言天算,此西学入中国之始。清兴,承明之令,朝廷推崇朱学,背朱者至以背道论,著为功令,六艺皆折衷焉。其试士亦遵朱注,其有异解及新说者,有司不得荐,辄罢之。乾嘉以来,天下承平久,士大夫好治经,言训诂,号为“汉学”,江淮之间最盛,学者多称郑康成,朱学少衰矣。自常州二庄子、刘逢禄习公羊春秋,喜言微言大义,黜东汉古文,自号为今文家,盖即西汉博士学也。邵阳魏子颇采刘逢禄之术以纪文,而世子言今文者由此盛。湖南罗泽南与曾国藩、刘蓉讲朱学于湘中,洪杨之乱卒赖以平。蒋益沣、杨昌浚、李续宾、李续宜,皆泽南弟子,其后均为名臣,此非其效耶?故自来言学术者,未有盛于本朝者也。显皇帝时,海禁大开,与欧西互市,于是西学遂东入中国。其时士大夫颇易之,以为殊方小道不足学。甲午以来,国势日蹙,有志之士,莫不人人奋袂言西学,留学英、日、德、法、美一辈,大者数千百人,少者亦数十人。中国率一岁之中,相望于道,颇苦烦费,于是于京师设大学,各省皆立高等或中学。南皮张相国于江南建两江师范学校,中国师范学校之立,以两江为最早。聘日本教师十一人,综合中西,其学科颇采取日本,称完美焉。日本教育初师中国,实近隋唐,其后尤喜王守仁。明治变法,则一法欧西,王学益重。南虏琉球,西败疆俄,遂为环球疆国,侔于英、德矣。由此观之,有教育若此,无教育若彼,疆弱之原,存亡之机,讵不重耶?顷者欧美日盛,有并吞东亚,囊括全球之势,非以其有教育耶?然欧美教育之兴,实始于培根、笛卡儿;统系之定,自廓美纽司;澡垢曙昏,乃由陆克、谦谟、非希最为教育大家;近世学者,又多折衷威尔孟教育之学。数百年中,经名人数十辈积思参究,盖其成立,若斯之难也。两江本江南、江西地,本朝以来,名儒硕彦,飙起云兴。江宁程廷祚,扬州阮元、汪中,金坛段玉栽,高邮王念孙,常州孙星衍、洪亮吉、庄存与、刘逢禄,长洲宋翔凤。徽歙之间,则有汪绂、江永、戴震、凌廷堪、程瑶田,金榜之属。宣城有梅文鼎、方苞、姚鼐,起于桐城。江西则有魏禧诸子、王源、刘继庄、谢秋水、朱轼、李绂、裘曰修,或显或晦,皆笃学异能之士也。故中国之言文学者,必数东南。今学校肄业士,非诸先生子弟,即乡里后学,愿毋忘其先,溺于旧闻,一志力学,为中国之培根、笛卡儿耶?廓美纽司耶?陆克、谦谟耶?非希、威尔孟耶?国且赖之矣。余尝东游日本,见其学校,综其学科,表其程度,其教师弟子详记其年名,兹效其意著于编,使参观者有所考览焉。
《清道人遗集》,黄山书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