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文的办学方针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3-18浏览次数:714

张其昀    

  张其昀(1900—1985),字晓峰,浙江宁波鄞县人,中国地理学家、历史学家。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当时的南高声誉蜚腾,公认为南方第一学府,名师荟萃,师从哲学大师刘伯明、史学大师柳诒徵、地学大师竺可桢等人,1923年毕业时,正好是南高改制易名东大,出于对南高的挚爱,坚持领取了南京高师最后一届毕业生文凭。1927年起在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地理学系任教,曾主讲中国地理,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三年前本人因事赴美,在华府谒见郭师秉文,畅谈五十年前他的办学方针,归纳为一个平字。他认为大学里平天下的平字,乃是治学治事最好的座右铭。就大学教育而言,应该力求(一)通才与专才的平衡,(二)人文与科学的衡,(三)师资与设备的平衡,(四)国内与国际平衡。兹就郭师之所启发,参以本人亲自体察,以事实为印证,扼要述之如下:

  (一)通才与专才的平衡

  郭师所主持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科分为文史地部与数理化部,此外又设立工、农、商、教育、体育等专修科。其注重体育,尤具卓见。以高师为基础,郭师把它扩展为一综合大学,即国立东南大学,亦即国立中央大学的前身。正科注重通才教育,专修科注重专才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但两者并非截然划分,一个综合大学的好处,通才与专才相互调剂,使通才不致流于空疏,专才不致流于狭隘。大学生都应该成为平正通达的建国人才。这就是南高、东大、中大一贯相承的学风。

  (二)人文与科学的平衡

  大家都知道,民国十年左右,南高与北大并称,隐隐然后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上两大支柱。当时新文化运动风靡全国,可是南高一般维护中国文化的大师,如刘师伯明、柳师诒徵等,创办了“学衡杂志”,主张发扬民族精神,沟通中西文化,对于西方文化,不要仅作空泛的介绍,而当更作深入的研究。学衡旗帜分明,阵容坚强,俨然负起中流砥柱的重任,影响所及,至为深远。可是南高并非保守派,郭师从国外亲自物色延揽了五十位优秀学人,展开了中国科学的奠基工作,使南高、东大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基地。北伐胜利以后,北平著名大学,如国立清华大学等,还借重了南高东大的毕业生,成为科学方面的名教授。这就是郭师当年辛勤耕耘的收获。

  (三)师资与设备的平衡

  大学教育当然以师资为第一,但物质条件亦不容忽视。中国大学最早设有科学馆,恐怕要数南高、东大,建筑经费美金二十万元,是郭师向美国洛氏基金捐募来的。东大图书馆的兴建,也是出于私人捐款。因为当时政府财政困难,东大学生宿舍,也是运用银行投资合作的方式而增建的。此外成贤街、三牌楼和大胜关附近,都有农场,钦天山、北极阁作为气象台台址,后湖即玄武湖作为水生植物和鱼类的实验池。商科要注重国际贸易,所以特别设于上海,凡此种种规划,无非是要注重实验,而达学以致用的理想。南高东大以及后来中大同学,都能为社会所重视,不曾发生过就业问题,而且多能成功立业,彬彬称盛。饮水思源,不能不感谢郭师当年远大的眼光和规划。

  (四)国内与国际平衡

  郭师本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几次出席世界教育会议,连任了三届副会长。他对于师范教育有极平实的见解,就是“寓师资于大学”。南高改组为东大,并非如一般人所想的升格,或好高骛远,而是他的教育理想的实践。他对师资问题,具有真知特识,他认为中等以上的教师,应该是双料的学士、硕士和博士。这话怎么说?师范生的学业标准完全要与大学生一样,并且希望能出类拔萃,有过之无不及。此外还须加工加料,具备两种修养,一是教材教法的精研,一是器识抱负的培养。因此他认为教师来源,不必局限于师范学院,应广求人才,着眼于全国大学的优秀青年,再加上一番训练和薰陶才好。南高东大有很多著名的教育家在里面,又延揽了国内外著名学者,来作短期或半年的讲学,在本人求学时期,围内如梁任公、黄膺白、顾维钧等,国外如杜威、罗素和德国杜里舒等,先后莅临,名家萃集,极一时盛。郭师主张广求智识于世界,务使同学们放宽眼界,开拓心胸,则爱国之心,油然而生。郭师常说大学生应有国士的风度和志节,国士者,“以国事为己任”,又“以天下为己任”。郭师出席世界教育会议时,曾以大学教育与世界和平为题,而阐明大学里“平天下”的志趣。他曾以钟山的崇高,大江的雄毅,玄武湖的深静,作为我校校风的象征。如今五十年的光阴忽忽已过去了,回想起来对于当年高标硕望、领袖群伦的郭师,诚不胜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想。哲人其萎,风范长存。本校现在中坜复校,首座建筑物的讲堂,将悬挂着秉文堂的匾额,以期崇德报功,启迪后人,这实在是极有意义、极有价值的纪念。

       郭师自称:生平为人为事,终是本于和平二字。平乃能和,和乃能进。美国艾森豪总统倡导新共和主义,其标语为“惟均衡乃能和谐,惟和谐乃能进步”,东西哲学,深相符契。和平也是民族八德最后两个字,值得我们大家深长思考拳拳服膺的。

  

  

《郭秉文先生纪念集》【台】中华学术院印行,197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