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南校门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22-11-30浏览次数:2431

单踊

校门,作为校园的重要建筑物和重要标识

承载着一个学校的风雨沧桑

记录着学校的历史变迁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南校门

由我国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先生

于上世纪30年代设计

建于1933年国立中央大学时期



东大南校门采用的是新古典的设计风格

整体简洁大方,并无过多装饰

但却体现出百年名校的厚重与庄严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加之周围环境幽静典雅

成为众多人心目中最美的校门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东大南校门的“前世今生”吧!


校园范围与校园入口的历史变迁


亲爱的SEUer

你知道吗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早先的范围与现在并不相同


1902成立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时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园范围均限于现群贤路——南高路以北


1915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后,校园才南扩到四牌楼(街)。校园入口的数量、位置(特别是主入口的位置)也随之而有所改变。


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

三江师范学堂于1902年筹办,1903年借原江宁府公房挂牌开办,其后在校园内陆续建造成了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及宿舍等建筑。校园设有主次入口3-4个,主入口位于校园南面偏西处,正对学校的主楼——南高院,由南接“四牌楼(街)”、西邻附小的“单牌楼(巷)”北行后再折入。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总平面图(1912年)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

1915年,在两江师范学堂校舍的基础上成立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园范围南扩至四牌楼(街),校园内陆续增建了体育馆、图书馆、生物馆等建筑,并于校园西南、东南增设了附小、附中。校园主轴线及主入口校门也随之东移,并直通四牌楼(街)。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总平面图(1923年)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

1927年,在国立东南大学基础上成立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次年更名国立中央大学。校园范围进一步扩大,除西南角的原附小保留以外,四牌楼(街)沿线以北的原附中地块及主轴线以西地块已全部纳入大学范围。1930年后,校园内逐步增建了大礼堂等其多栋建筑,校区主轴一线的空间格局已趋完善。1933年,主入口校门的原址重建,成为校园建设的阶段性收官之笔。

国立中央大学校前区总立面(1932年)

国立中央大学总平面图(1948年)


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四牌楼校区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文昌桥、沙塘园、成园的地块。主校区的校园维持在原范围内,除对部分老旧建筑予以重建以外,总体空间面貌改变不大。其主入口校门的位置亦无改变。


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总平面图



校门形制与校名显示的历史变迁


        据现有资料显示,东南大学历史上校门的形制变化仅有前后三次

师范学堂时期,是双柱“门阙式”,1921年的国立东南大学,是四柱“门阙式”1928年的国立中央大学,是四柱“凯旋门式”。

而标于其上的校名牌内容则随校名的更替而异,其字体、书写格式等也有所不同。


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

        师范学堂时期校门为二柱单间“门阙式”,砖砌门柱与校园南围墙连为一体。校名由时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的李瑞清先生手书,为自右向左横排的魏碑字体

两江师范学堂校名(李瑞清书)

两江师范学堂校门口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

1921东南大学成立后校园格局渐趋明朗,与之相应主轴线及校门便呼之即出

校门采用了三间四柱的“门阙”形式,四座砖砌门墩中高侧低、主次分明,将入校主通道一分为三,有效疏导了车流与人流。

由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1923年)与国立东南大学(1921-1927年)在时间上有2-3年的重合,因此两校及附中的校名牌並置,且由于有省级局机关昆虫局的存在而亦另置名牌。名牌均为纵向木质,竖排的楷书字体。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大门(1922年)


从国立中央大学到东南大学

随着国立中央大学校园建设的告一段落,大门与校内西方古典式样的校园主体建筑群之间的风格不协调成为显而易见的问题,于是校门的改建成为当务之急。1933年,由应邀进行校园中图书馆、大礼堂扩建等项目的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完成了新校门的设计。校门采用西方古典的三间四柱 “凯旋门”形式,“国立中央大学”以自右向左的横排楷书字体镌刻于门头上方。

国立中央大学大门(1930年代)


1937-1945年举校西迁沙坪坝时期,校园曾被侵华日军医院及侵华日军驻军所占。门柱上所挂名牌为“ひゃうどう ふだい”(兵头部队)。

日占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大门(1930年代末)


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复原南京后,学校师生师生曾于校门前广场举行过多次民主爱国运动。1946年底,北平发生“沈崇事件”,激起人民公愤。194713日,国立中央大学学生上街游行,抗议美军暴行,要求美方严惩凶手,公开向中国人民道歉。中大领导的南京抗暴行动与北京、上海等地学生运动遥相呼应,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运动高潮。


中大学生高举标语,抗议美军暴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校名易为“国立南京大学”。先前,校门的匾额字样是直接阴刻在横枋上,填金。而国立南京大学时期,是用六块木牌刻上字,遮住国立中央大学的字样。主校门维持原构,校名字体为自右向左的横排隶书。


国立中央南京大学大门(1950年代)


1952年院系调整后,“南京工学院”校名改为自左向右的隶书字体。


南京工学院大门


1988年,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门楼上的“东南大学”四个大字采用的是东晋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字,撷取自王羲之的名帖《圣教序》


东南大学大门(1988年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从三江师范学堂

一直到如今的东南大学

近两个甲子的岁月

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只是匆匆划过

但却留下了令人心动的轨迹

南校门陪伴东南大学

历经多个重要发展时期

见证了东大的沧桑巨变

承载着东大人的光辉岁月


多少年来

南校门在东大人心中

已不仅仅是一座典雅、简约的建筑实体

它更是一座精神丰碑

激励着东大人秉承先贤之志

开拓创新 砥砺前行


部分资料由校史馆提供

单   踊

顾问 郭淑文 汪晓茜

配图摄影 杭添 孔德羽

美编 | 帖若晨

编辑 | 冀文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