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一教授口述采访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5-10浏览次数:4548

 

采访时间:2018329

采访地点:张道一教授家中
受访者:张道一
采访人:刘云虹、马民华、梁娟


  

  

张道一,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32年11月。1952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专,1953年至1957年先后跟随著名美术家陈之佛、庞薰琹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1月调入东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并获艺术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东南大学校标设计者。张道一教授是中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期潜心研究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历史及理论。

出版专著《张道一文集》、《艺术鉴赏》、《造物的艺术论》、《考工记注释》、《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日文版、英文版)、《美哉汉字》、《惠山泥人》、《汉画故事》等数十种,发表论文近300篇。曾主编《中国民间工艺》杂志和《美学与艺术学研究》集刊。

张教授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授称号、全国图书奖等。2001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200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曾兼任国务院第二、三、四届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等职。

 

一、调入东大之前的教育及工作经历

  

(一)在华东大学

最早我读的是华东大学。当时新中国还没成立,有两个抗大式的学校,一个是北京的华北大学,一个是济南的华东大学。华东大学学生很多,大概有三四万,都是招收青年中学生、大学生,连大学教授也招。

我是直接考进文艺系的,文艺系对内是文艺系,系主任就是后来华岗之后的校长吴富恒先生,是英美文学的会长。对外称为文工团,华大文工团很有名,当时在山东,华大文工团和新安旅行团,都是很活跃的。多少年来,我老是想到,一开始学的,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论,像毛主席的矛盾论与实践论还没讲,开讲的先生都是很有名的,后来都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结果对内是文艺系,听大报告,对外是文工团,要演出,社会演出倒是不多,为什么呢?因为几万个学生要进行阶级教育,要给他们演出,我不久就参加了《白毛女》的排练,排练的时候,一开始我是美术组负责画布景的,因为那时没有电器设备,《白毛女》要画两张大布景,比墙布还要大,拿着竹竿绑着刷子涂颜色,画的很带劲,彻夜的在画。大概受了两年多的教育。

  

(二)经历院系调整

1951年,华东大学要转入正轨,设立六个系,把文艺系一分为二,一个是文学系,一个是艺术系,重新招生,原来的学生全部毕业当时要迁到南京。

不久接到行政院周总理的电话,本来是决定南迁,现在要改成东迁。说东迁,要跟山东大学合并,是作为中国院系调整,中国高等院校调整的试点。当时有三个试点:一是中国人民大学,完全学苏联的。后来,五几年的时候,到中国人民大学旁听过半年的美学课,是苏联教授讲课。二是东北的哈工大,是专业大学的试点,也是学苏联的;三是解放区的大学和国统区的大学合并的试点,山东大学是国统区的,华东大学在建成之前,在临沂就叫山东大学,所以两个山东大学合并,要东迁,作为院系调整的试点。我们就迁到了青岛,刚合并的时候是抗美援朝开始,运动特别多,我们都报名参加军干。

在山东大学读了两年多,还差一年毕业,结果就院系调整,山东大学大概分出来了九个学院,其中艺术系人也很多,艺术系一个是成立华东艺专,一个是成立上海戏剧学院,当时全国的艺术院校,属于挂中央称号的有三所: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是在北京。在华东有三所分院,美术分院在杭州,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戏剧学院和音乐学院在上海,另外,那个时候是六个大区,六个大区再成立六个专科学校。

  

(三)筹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我被分配到华东,山大艺术系要负责建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第一届招生是在上海,以山东大学为主,合并上海美专、苏州美专。1952年合并成立新的江苏省,苏北行政区在南京,苏南行政区在苏州和无锡。一成立江苏省,行政机关都迁到南京。院系调整,凡是国家一级挂国立大学的一律保留,因为山东大学是国立山东大学,另外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一律取消。苏州东吴大学取消了,无锡江南大学取消了。因为上海的房子太挤,当时夏衍是华东文化部的部长,对华东艺专很关心,经常来指导。华东区撤销以后,夏衍到北京市作为文化部的副部长,后来看中了无锡的江南大学,我们接收了他们的学校,连医生、水工、电工,所有的校产都接收了。

东西刚搬进去,又出现了故障。北京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和平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个国际会议,会后,相关部门邀请这些代表来江南旅游,但是没有宾馆,要解决这些代表吃住的问题,就看中了江南大学,说华东艺专要让出来,刚刚搬进去就要让出来,让在哪呢?那时无锡有一个文教学院,房子很破旧,是专门研究国学、五经四书的,水平很高,但是校舍很差,日本侵略时,曾经是兵营,所以华东艺专就在那里待了五六年。

华东艺专成立了六年,华东区撤销之后挂华东字样的学校就很难,本来华东艺专答应一年以后在上海建立艺术大学城,再迁回去,结果就回不去了。紧接着就是战备,上海不但进不去,而且许多学校工厂还要西迁,包括交通大学都要迁走,华东艺专怎么办呢?就要西迁,跟西北艺专合并。

后来中央又来了命令。不西迁了,要留在江苏,因为江苏艺专不属于江苏,江苏不管。江苏坚决要求华东艺专留在江苏,1958年的1月份,华东艺专迁到南京,改称南京艺专,一年以后叫南京艺术学院。

  

(四)在南京师范学院,师从陈之佛

从那个时候起,我虽然是研究生,后来教育部来文,说是没有研究生制度就改称助教,研究性的助教不上课。后来我专门给那个留苏预备生上过图案课,因为那时高潮就是上苏联留学,因为我家庭出身不好,自己不够格,按照专业我也应该算一个。华东艺专的副校长是臧云远,就是后来山大艺术系的系主任,他40年代在重庆是一个著名的诗人,跟臧克家齐名,他找我谈话,说他们都去留苏,你不要难过,我给你在国内留学,后来通过组织关系,把我送到南京师范学院,1953年到1955年共三个年头。

当时南京师范学院的美术系很小,但名气很大,陈之佛、傅抱石、秦宣夫、杨建侯等都是这个学校的。美术系,连我去了只有16人。但是,有陈之佛、傅抱石,让我去跟陈之佛学图案,去了之后等于是助教待遇,待了三年,一直到1955年,我回到华东艺专。


二、在东大

  

(一)决定到东大

东南大学的基础很好,我为什么1994年作出决定到东大来,因为当时南艺的风格是上海美专的作风,松松垮垮如果在南艺想真正做学问,就不声不响关起门来做,十年以后,成为一个大学者,很多人不认识,不晓得你是南艺的另外你想在南艺出风头全院都知道你,也能做到。我在南艺41年,是两种情况都有,我不想出大风头,过大美术系,分开分系,搞新的工艺系,工艺系当了三天的系主任。

1994年决定离开南艺,南艺不同意,宁愿让我退休。94年离开南艺时,杭州中国美院的院长肖锋来找我,听说你要到东南大学去?我说我这艺术学,南艺不够水平,不具备这个基础,他说你如果不愿意在南艺,你到杭州来。我说我已经定了,到了东大,我觉得东大的基础很好。

东大基础很好,一个什么问题呢?办大学,要有坚定的理念,就是你把这个大学变成什么样子,什么水平,不是人多、盖大楼就好领导一定要有大道的思想,大道的思想很不容易,蔡元培是学美学的,他为什么重视艺术呢?他说这是所有人的修养,有的人不光基础好,我遇到的两届校长,我都很尊重很喜欢。

  

(二)筹备建立艺术学系

东大的校史是应该大写特写的,是最早的大学,也是中国艺术教育的发源地。所以说我到东大来,当时的陈笃信校长要成立艺术学系,我说艺术系搞不大,也不应该大。所以我来到东大第一次,在校务委员会我说我希望艺术学系千万不要搞大,搞得小一点精一点,把它当做东南大学之冠上面的一颗宝石,小而精,我希望不要按照那种死板的规格来对待我们。最早我提出的原则是什么呢,我们招本科,是跟理工相结合的内容来搞,第一年的经费,我造预算才造了5000块钱,1995年,批下来了2500当初成立艺术学系,很可怜,经费和设备都不足。

  

(三)申报学位点

  给我五万块钱,后来给了八万块,干什么呢?申报学位点。

第一次报博士点的时候,我已经在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待了好多年,申报博士点大概是我到东大的第三年(1997年),联络我们78个人,每个人都有基本著作,还有论文,结果到了一开始的审批结果是:无研究成果。我找到陈校长说明情况,陈校长一看也生气了,打电话到研究生院,说以后张先生报项目的事情,你们不要管。然后放下电话,说这个审批结果指的是无国家项目。

我不喜欢搞国家项目,为什么呢?规定太多,左检查右检查我自己写论文我也出版了很多专著,但是我不报项目,到了东大才发现很重视项目,如果没有项目就叫无研究成果。从那开始,我一下报了两个项目,一个国家项目,重点;第二个教育部项目,又是重点,我一年拿到两个重点项目。

  

(四)与顾冠群校长

顾校长是工程院院士,到我家来,我问他:听说你是计算机专家,直到现在我也不敢学电脑,太复杂了,这个电脑如果光一个机器,管用吗?他说那个没有用,一定要装软件。我说很奇怪,你们东大的先生,特别是有权力的先生不装人文软件,光装理工软件呢?他说原来你在这等着我啊我说是,这个问题很严重,到底算不算个综合大学?如果就叫理工大学,我们都滚蛋,你如果叫综合大学,但是你一口一个理工,理工有什么理,基础不错,但是思维很弱,我说我一年拿两个重点,你们一个重点都没有,但是呢,我的两个重点也不过是1万多块钱,你们一个不是重点的项目,可以达到两个亿。

问题在哪呢?问题是你真正的研究什么,因为东大基础并不弱,但不擅于动更高思维的脑筋,所以多少年来,全国一流性的成果很少。另外对文科不理解,不能搞统一模式,哪怕是文科也不能搞统一模式,美术和音乐怎么能搞统一模式呢?

但是搞科技的,最强调这一点。有一次,在学术委员会,强调程序化,后来我说你们讲的程序化,工艺规程是工业设计和制造的宪法,这个我懂,为什么?制造某一个东西,必须按照那个工艺规程一步一步,不能在教学上过分强调。对于工科来讲,我不知道是什么,比如说搞工业的,搞科技的,喜欢定分析研究一个东西,根据一个对象找了几个东西以后,然后分析,材料变化上,工艺加工上,最后成品效果这几个关系,从定量来分析搞出一个步骤,一个方法来为什么?因为这个物质材料全世界都一样,人的鼻子眼睛虽然一样,但形式也不同,外国人还是高鼻子蓝眼睛呢,中国人是黄种人是女娲造的。

像这些问题,在我的思想上,一直非常明确的,所以定性分析,你找到三个人,研究一个问题是这个样子,另外三个人不一定这么想,因为文化思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想的很实际,有的人想到天外去了。

美国一个州立大学请顾冠群去,结果他去了以后,校长不在,结果过了两天,那个校长回来说临时出现一件事,说他兼任一个什么艺术研究所的所长,有一个重要会议,不得不参加。引起了顾校长的一个思想,顾校长就问了一句,你是理工大学的校长,为什么你去兼任一个艺术研究所的所长呢?那个校长没有直接回答,反问一句,你也是理工大学的校长,为什么你不关心艺术呢?

这么一来,他回来以后,跟我说你讲一下,艺术跟科技什么关系?我说这个问题,想当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到清华的时候,李政道曾经来开过一次会约我去,也谈了这个问题,他们都很重视艺术。我说我先举一个例子吧,人什么都能,就是不会飞,上不了天,想象天上什么都有,玉皇大帝什么样,他能画出来,但是没见过,不知道天上是真的还假的。很多人看到鸟飞来飞去那么自由,天空那么空,也只能想象、假想。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想象,天空怎么美,天堂怎么好,人在上边,甚至想象人长出翅膀来,叫羽人;另外一批人很实际,想研究人究竟能不能飞,能不能想办法给身上长个翅膀,这两种人一开始是不分的,有人真的做个翅膀,绑在身上,从山顶上跳下来,滑翔的很好,但就是不能上升,所以后来,就用木头设计了一种自动力的一种,可以飞上天,最后出现了飞行器。这是技术,科学技术。

另外搞艺术的,就是发挥想象,一闭眼就好像看到人在天上飞,寻思长上翅膀,安装起来不好看,多出两个翅膀来,不如少的好。你看维纳斯没有胳膊,显得很美,人长着翅膀,感觉就是怪物,怎么办呢?就是想象。先是道教,道教先是乘三轿,就是龙虎鹿,骑龙升天,那么也可以,乘鹿在陆地上走,也可以乘大鲤鱼,乘仙鹤,这是道教。后来佛教进来以后啊,就想到彩绸啊,赵青的彩绸舞,那是相当好。

飞天,一个是想象的,作用于视觉的,一个是真实的,最后到飞行器可以载着你在天上飞,人自身是不能飞的,所以这样的话,两个学科就分出来了。如果像咱们这种以理工为主的学校,应该有人,甚至有一种组织形式去专门研究这一类的问题,就是科技跟艺术相结合,有关系的问题,不要无缘无故的。


三、关于陈之佛先生

陈之佛先生曾是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国立艺专,就是后来的杭州的中国艺专,华东区撤销之后,浙江省接收了,改称浙江美术学院,现在叫中国美术学院。那个时候不强调中国画,解放初期,到了195354年开始搞油画,请苏联专家克里斯诺夫来在北京搞训练班,中国油画开始了。在这之前,杭州的国立艺专是著名的油画基地。

去年开始筹备,决定出版陈之佛全集,共16本,国家基金已经批准了。由我来写序言,直到现在还没写好,很难写,为什么?正是图案被取消的时期,他的特色就是图案,所以中国出现了什么古怪的名词呢?提倡设计,取消图案。图案这个概念,从20世纪初已经普遍使用了,我查蔡元培、鲁迅的文章里使用图案这个词是很多的,妙在哪呢?如果是跟英文对应,设计叫design,图案也叫design,中国古怪在哪呢?我反对这个design ,我要提倡那个design,既要反对design,又要提倡design,那就是说既要提倡设计,也要反对图案,你说古怪不古怪?

陈之佛先生1956年是(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系主任,是个大学问家,专门研究图案,而且从成就来看,很多图案书,中国人出版的图案书在解放前,我一共收集到54种,我都读过了,但是真正能够把图案里面的一些原则,一些法则能够理解的不多,真正比较高的还就是陈之佛、傅抱石他们这些人。

因为那时的图案,每年只招十个学生,为什么?图案就等同于工业建设,为了保护现在叫知识产权,10个学生,咱们后来工作分配,这十个学生不存在失业问题,被日本的大企业承包了,所以他不接受外国留学生,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是学洋画,东洋画和西洋画,西洋画就是油画,东洋画就是日本的水墨画。

日本人开始使用的时候,咱们过去宣传,都是想当然的,我也跟着说过想当然,为什么呢?没有看原文,因为我现在要查一些原文的时候,就查到。比如说,中国写图案,最早的是1917年陈之佛先生当了浙江甲种工业学校的助教,因为那个时候,他在那里念书,学校是请的日本教员,开过图案课,那么他毕业留校以后就写了一本图案讲义,但这本讲义,我始终没看到过,这是请一些老先生回忆。那个时候搞实业救国,他是在实业救国的感召下要学图案,然后到了日本,在日本六年就专门研究,他的心解决了什么?解决了形式美,这是艺术上的大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用新的观念来看所有的艺术,不就是内容和形式吗?内容当然要马克思主义指导,要进步、积极、先进,那么没有形式也不行啊,好人坏人都要有个内外,有个形式,如果缺胳膊缺腿,就不是个真实的人了,所以说他重点研究这个。在图案学里面,叫形式法则。

日本一开始搞图案,是分两步走。凡是读图案、图案学、图案书的,严格讲都是两本,一本叫基本图案,另一本叫工艺图案。基本图案是干什么呢?不联系实际。就是画,把各种材料、内容、题材画成图案,前不久我编了一本书,还没有正式出,书名字很有趣,叫《砖头木板纸片儿》,什么意思呢?我年轻的时候,学校里边是强调年连宣(即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社会上美术界,喜欢刻木刻,喜欢剪纸。我既喜欢剪纸,又喜欢木刻。我跟陈之佛先生进修的时候,陈先生对我很好,拿了一大包颜料,那个时候的颜料还没有细管,颜色也不全,像石青、石绿都没有,颜料是一包一包的,放到乳里自己研,加一点桃胶,我为了这个专门爬到桃树上刻那个。

我自己熬了一罐子,陈先生把颜料准备好给我,让我画工笔花鸟画,我有点外向,不愿意画那些,因为画工笔花鸟画,铺颜色要铺六次。我画到第二次就不愿意画了,他说你拿去画,我不好说不同意,拿去了,怎么办?我就用图案的办法勾轮廓,涂颜色涂两遍,因为有了这很粗的轮廓,颜色差一点就没关系了,分支颜料反而少了,拿了两张给他看,老先生很认真。看了半天讲了句,可以嘛,就这么画,说不定你能搞出一个风格来,我说不行,我耐不住。他说你喜欢什么啊?我说我大量的在临摹磁州窑的东西,因为磁州窑是中国宋代北方的一种风格,中心点在河北省的磁州,但实际上,北方的56个省的民间瓷器,都模仿他,所以现在有个词汇,叫磁州窑型或磁州窑系,就是画的风格,很粗犷。我喜欢这个,另外,我搞剪纸。我拿给他看,我曾经发表过不少,一张剪纸两三块钱。他很惊奇,说我给你出版。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叫《剪纸》,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是1956年,1956年出了这本书。

陈之佛先生研究图案,主要是搞平面设计,那么是在基本图案,怎么样把素材画成图案,我说齐白石画蝌蚪、画青蛙、画小狗、小猫,就是了不起的作家,为什么我们画图案的人们看不起呢?不公平,我以后读马列,读到决定我这一生的一句话: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讲到,马克思的一生只研究了一个问题就是人们不管干什么都要吃穿住,吃饭、穿衣、睡觉。他从这吃穿住里面看出了不同人的经济水平,然后研究这其中的经济,找出剩余价值来。我们搞艺术的,为什么不按照马克思的这种做法,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搞了政治经济学,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按照衣食住来研究艺术的内容呢?这个是决定了我这一生,我如何对待艺术。

陈之佛先生一共开了14门课,他连透视学,西洋美术史、解剖学都讲过,而且有的还都有专著,这个现在不可想象的,因为他的重心是教图案的,而且现在年轻人不知道他是教图案的,说他是画画的,工笔花鸟的。陈之佛先生的工笔画太慢了,一般不送人,社会上流通的不多,所以拍卖行不了解他,卖的画还不如模仿他的一个学生喻继高卖的高。

陈之佛先生当年写的一些,都是在香烟盒上写的,他吸烟,吸完烟以后,慢慢把那个烟拆开,搞平,他跟我讲,他说这个纸啊,写钢笔字,最好的纸,这有什么不可以呢?我跟陈之佛先生的时候,陈先生曾经在南京,带着我拜见两个人,一个是建筑系的,拜见了刘敦桢,拜见了宗白华。

  

四、关于艺术学独立

最早没有艺术学这个词,学位委员会叫艺术历史及理论,属于文学类。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叫艺术历史及理论,再一个,属于文学类,所以博士证书上都是文学博士。我说这两个名词不妥当,一个是从内容上不恰当,有的是从关系上不恰当,先是从内容上,我提出艺术学,结果评议组全组人都赞成的,讲了道理,都赞成,结果到学位委员会学位办对改为艺术学提出质疑,并且要全组通过决议的签名。我跑了一天,不但我们全组人签了名,还把上一届退下来的也找了,也签了名,这样共签了四五十个,本来我们评议组只有78个人。后来学位办才同意。

学位刚成立不久,我是第二届评议组成员有一次开会,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拉拉二胡,唱唱歌,谁不会啊?你硕士博士,我就不理解。我说刚才王力先生的讲话给我很有启发,我也产生一个联想,中国人从生下来,两三岁牙牙学语,谁不会说中国话呢?还搞什么语言学呢?这么一讲,大家愣了我说这个话,你听了可能觉得不够尊重,但是我是从你刚才讲的艺术联想起来的,这是一种即兴式的谈话,如果是很冒昧,不尊重的话,请你原谅。他说张先生讲话讲的很好,我刚才讲错了,我收回。

从那以后,讲到艺术归文学的问题,我大概我讲了一次话,讲了40多分钟,我说文学在西方,西方国家都说文学是艺术的一种,但中国,艺术没有综合,中国的社会情况比较特殊,从事艺术的人社会阶层不等因此,只有文学是做官的人从事的,因为古代没有文学专业和书法专业,是做官的门面。所以这书法和文学,特别是写诗,大家在一起吃饭,如果哪个人朗诵一首诗,你要和,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所以说只有做官的人才搞文学。

士农工商是一个社会阶层,另外,中国的戏剧出现的很晚,搞戏剧的人都是戴绿帽子的,为什么现在说戴绿帽子是骂人的呢?这是从元代开始的,因为元代的乐户必须带绿头巾,不入正车。中国历史艺术不可能综合,咱们说王羲之是了不起的书圣,古代并没有这么讲,因为王羲之是个将军。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这都是现在人给他们的尊称对于杜甫,如果用现在的给他定个职称的话,是四川省工业厅的厅长,怎么可能和妓女连在一起来搞艺术学呢?不可能的。宋代有三苏,苏东坡的成就最高,也不能超过老子变成大苏,他永远是小苏,结果我讲了这个话有人鼓掌,这是为什么艺术学独立。

 

五、关于对艺术学与艺术教育

现在全国搞“双一流”,艺术学院评的很高说实在的,从性质上讲是空的主要是美学本身搞乱了我并不认为我是美学家,真正的美学,我研究的不深,特别是西方美学我是站在美学的门槛上观察,我看到多数都是跟在外国人的后面走,外国人说什么你们说什么,外国人搞了四百年,你们搞了一百多年,没有人敢于向前走一步研究美学、艺术学,既不懂国画是什么特点,就想讲不应该列中国,我说中国画用“中国”作冠词,有中国人的特点,国画分三大类,分三科,一科是人物,第二科是山水,第三科是花鸟那么这三科呢,每一科有两种技法,一个是工笔,一个是写意,分成六个方面,三大学科加三大方法,两种方法,六大方面。

六大方面是有考虑的,按照西方人是最简单的,是拿着材料工具来分。用油画的是油画,用纸画的是纸画,叫水墨画。中国人的思考不这样,中国人为什么分三科呢?中国人的人物画是表现人类的特点和人与人的社会人际关系。中国的山水画绝对不是风景画,长江万里图就是那么一个图,画了个水景,上万里的长江,实际上你想看哪里是重庆,哪里是武汉哪里是南京,根本找不到,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是画长江的起伏,一会浪很高,一会平稳,画家主要是的气势,像一个人似的喜怒哀乐,所以古人叫山水画是画胸中义气,人类社会之外的,人鱼自然的关系;花鸟画是画人之外的生命,以动物为主,花鸟为主,这三者加起来,整个就全了,表现了人的宇宙观。所以说你的客厅里面挂着三张画,就说明你在整个大宇宙之间视野非常开阔。

艺术学现在专业越搞越细。艺术学周围的知识,必须略知一二,这样的话,才能联系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讲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既然是互相联系的,就会相互促进。但是现在呢,大家都是搞设计的,这一个设计陶瓷,那一个设计染织,互不了解,所以现在这个艺术学分得过细,等于是空的。

搞美术的,构图上经常使用节奏,节奏这个词是音乐舞蹈的,所以我在华大的时候,我们下农村,农民在前面锄地、刨地,我们在后面拿着一开始跟着刨,刨着刨着就这样舞起来了,拿着个锄头舞起来了,就晓得舞蹈是怎么产生的,节奏是怎么产生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