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农业昆虫学家邹钟琳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4-28浏览次数:1115


       邹钟琳(1897.9.12—1983.7.23),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是我国水稻螟虫防治研究的先驱。他首次提出栽培治螟的防治方法;在昆虫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昆虫生态学》专著。代表作品《农业病虫害防治法》、《普通昆虫学》、《经济昆虫学》等。

       邹钟琳1897年9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17年毕业于常州第五中学。因受学监史哲夫劝导,邹钟琳立定学农志向,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在校期间,受农科主任、植物病理学家邹秉文教授实干精神的感召,暑假都是在杭州和安庆郊区农场里度过的;他利用实习机会,抽空采集植物病虫害标本,带回学校供同学上实验课用。他还对南京附近发现和搜集到的15种植物真菌病的标本作了整理、鉴定,写成论文,经邹秉文推荐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1920年邹钟琳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留校任助教。他在邹秉文的指导下,从事采集标本,做显微切片,安排学生实习,管理仪器和进行真菌分类等一些具体工作。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农业专修科改为本科。邹钟琳一边担任助教工作,一边补学本科的课程。正值回国不久的著名动物学家秉志博士在该校创建我国第一个生物系。邹钟琳十分敬仰秉志博士,在主修植物病理学的同时,还选修了秉志讲授的动物学和动物生态学课程。他认真学习秉志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不久,通过考试才获得学士学位。  

  1922年设在东南大学农学院内的江苏省昆虫局成立,由于初建,人少事多,邹钟琳毅然服从校方决定,到昆虫局转而从事水稻螟虫防治的研究。1924年爆发了江浙军阀战争,殃及宜兴、昆山、松江一带农民,使大片土地荒芜。黄炎培、邹秉文等发起组织“战后农复兴调查团”,邹钟琳同过探先等15人参加,他们到农村帮助农民回乡安居,备耕播种。  

  1929年秋,邹钟琳得到江苏省昆虫局的补助,前往美国深造。他先进明尼苏达大学从师于著名生态家Dr.查普曼(Chapman)学习昆虫学和昆虫生态学,1931年获硕士学位,继而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不料1932年因美国经济波动,邹钟琳终因学费拮据,不得不提前回国。回国后,于中央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兼江苏省昆虫局技术部主任,继续从事水稻害虫防治的研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邹钟琳主持中央大学农学院的搬迁。他公而忘私,随船运送器材去重庆,待他安排好公务后,日寇已占领南京,无法返回,多年积累的图书资料、昆虫标本,连同家中财物,丧失殆尽。爱人只身从无锡老家携带孩子,几经转辗才到重庆,刚满月的幼儿因肺炎途中夭折。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校长吴有训任命邹钟琳兼任二部主任(包括农学院、医学院和新生院)。1948年,中央大学二部取消后,他兼任农学院院长。

       1949年,校长周鸿经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强行要将中央大学迁往台湾,遭到邹钟琳坚决抵制,因而邹钟琳更受到全院师生尊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邹钟琳到南京农学院植保系当教授兼昆虫教研组主任、院教务处科长。后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7月23日因病逝世于南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