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清(1905—1911)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3-27浏览次数:1587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梅庵、梅痴、阿梅,自称梅花庵道人,喜食蟹,自号李百蟹。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人。清末民初诗人、书画家、文物鉴赏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1891年,李瑞清在湖南参加乡试,因不合乡籍被注销。1893年回原籍参加江西乡试中举,1894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分发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

19051911年,李瑞清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他上任后,大力改革,使两江师范成为东南一大学府。广延名师,亲赴东瀛,聘请日本教习传授西方科学和近代工艺。大兴土木,广建校舍。改革学制,添置设备,增设科目,创设图画手工科,并亲自讲授国画课,增设音乐科,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近代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国画大师张大千、著名书法家胡小石、李仲乾、黄鸿图皆出门下。创办短期的留学预备学堂,输送了一批青年学生去美国深造。自勉“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俭朴、勤奋、诚笃”为校风,倡导“匡时而振俗”,主张融会贯通中西之学以造就“中国之培根、笛卡尔”。在李瑞清的悉心主持下,两江师范学堂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学府,声誉卓著。

辛亥革命期间,李瑞清利用两江总督张人骏委其担任布政使之便,想方设法维护学校,保护学生。当时有许多青年学生剪去发辫以示反清,提督张勋十分震怒,遂下令拘杀,李瑞清听闻这一消息,多方设法营救,他还请得提督符令,自行出资百金,昼夜遣送学子们回乡,为国家保存了大批有为青年。由于李瑞清对爱国青年救助甚多,所以尽管他效忠于清廷,城内外革命党人纷纷相互传告:“江宁即下,勿伤李公。”

清政府大厦将倾,学堂经费无着,不得不停学停课,职员学生亦收拾行李星散归家,李瑞清纵然心痛创校之艰,亦难挽学堂停办的颓势,不久后,他无奈地召集江宁缙绅,当众清点移交藩库内尚存的库金数十万及两江师范学堂清册、账簿,从此作别两江师范学堂,离开南京,前往沪上,为黄冠道士,鬻书维生。李瑞清离开前虽将校产进行了交接,然而其后并无专人管辖,两江师范学堂不幸被沪军占领驻扎,先后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校产设施几乎损失殆尽。  

1920年,李瑞清在上海逝世,南高师校长江谦为褒扬李瑞清的功绩,以其号“梅庵”命名校园西北角的茅屋,并在屋外悬挂有李瑞清手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木匾。


x